柳大發本來想帶著弟弟沿長江順流而下,到江浙地區找個安靜的地方打魚。
途經安慶的時候弟弟水土不服,再加上連日奔波,受了驚嚇,發燒生了病。柳大發顧及到弟弟的身體,便帶弟弟上了岸,在安慶租了房子,陪弟弟養病。
有一天他偶然聽到有人說安慶有個造紙廠正在招工,工資給的還不錯,雖然比不上他打魚旺季的收入,但至少穩定。更重要的是,弟弟年紀小,不能跟他一樣每日裏風餐露宿。
柳大發腦筋活泛,又帶著一股漁民的衝勁。他進了安慶造紙廠後,沒多久就學會了造紙的那一套流程,飛快地就升任了小組長。
柳大發也是時到運到,後來造紙廠改製,原先的一些股東因為糾紛陸續退出。他隻混熟了這一行,於是認準這是一個掙大錢的好機會,便利用當初漁民湊的幾百塊錢,又破釜沉舟地賣掉了連家船,湊了三千塊錢入了股,成為了造紙廠的一名大股東。
剛開始造紙廠也挺艱難,後來「價格闖關」浪潮風起雲湧。
這時,造紙廠的各種智障通通大賣,就連原先囤積的衛生紙也被搶購一空,造紙廠就此起死回生。
然而後來又遇上了原材料上漲,經濟蕭條,造紙廠的發展又陷入了低穀。
柳大發又看準時機把手裏的股份賣了出去,拿著錢回了洞庭湖。
他回來一個是有“衣錦還鄉”的想法,二個在他心底哪怕他在外麵漂得再遠,混得再好,洞庭湖始終是他的家,他的根。
所以他決定懷揣巨款回鄉,回到洞庭湖畔,開辦屬於自己的造紙廠。
柳大發作為回鄉創業的青年企業家,受到了附近鄉鎮的熱情接待。
肖紅兵也參與到了接待和陪同柳大發的行列中,甚至他還以江家開漁業廠為例子,說明他們東湖村的建廠條件多麽優越,民眾多麽配合等等。隻可惜,柳大發還是沒相中東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