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偷看日記後,老朱坐不住了

第112章 君臣深談

字體:16+-

此時的朱元璋,還沒有下達片帆不得下海的旨意,不過對於出海探索,他還是有所遲疑的。

曆史人物的局限性決定了政策,老朱農民出身,覺得自給自足就挺好,沒必要和海外打交道,關起門來過日子就行了,當然,讓他做出這個決定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隻是那個原因到現在還沒有發生。

老朱實在不理解,周宣為何一定要讓大明的臣民出海探索,由於知識儲備有限,也隻能求助於劉基了。

“伯溫,你覺得出海對大明是利是弊?”

劉基沉吟片刻之後,說道:“有利有弊,利大於弊。”

老朱眉毛一挑:“詳細說來。”

“臣認為,大明雖為天朝上國,物產豐富,卻也不是應有盡有,海外或許有我大明不曾擁有的東西,若能取得,對大明自然有利,另外,臣聽周宣偶爾提起,出海是為了大明百姓。”

“此事咱也聽說過,這小子在國子監上課的時候,給老四講過,說什麽在萬裏之外的土地上,有畝產三十擔的糧食,這話聽聽就算了,天下哪有這樣的糧食?”

朱元璋以為周宣是為了忽悠朱棣出海,才故意這樣說的,祖上八輩子都是種地出身,沒聽過畝產十擔的糧食,三十擔,那簡直就是神物了。

劉基卻搖頭說道:“陛下此言,臣不能讚同,周宣所提言論,雖然很多匪夷所思,但事實往往證明是正確的,正如他對臣和涼國公的評價,若沒有他的提醒,臣隻怕沒幾年好活。”

他已經開誠布公了,明確告訴老朱,自己是在自汙,因為不想成為文臣的領袖,所以也就不要猜忌了。

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大家心知肚明是一回事,劉基親口說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這是態度問題,他能把話挑明,這才是做臣子該有的樣子。

“既然伯溫都把話說開了,咱也就藏著掖著,說實話,如果藍玉和你依舊沒有改變,咱真有除掉你們的想法,不過現在你們可以放心,咱以後也不會動那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