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偷看日記後,老朱坐不住了

第111章 深夜召見

字體:16+-

金陵,皇宮。

朱元璋手中拿著日記,仔細翻閱著,麵色不是很好看。

“陛下,已過子時,該安寢了。”

毛驤不在身邊,一個小太監暫時侍奉,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立刻派人,召劉基入宮。”

以前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朱元璋通常會找智囊李善長商議,但此刻雙方關係極為緊張,朝中能力和李善長媲美的,也隻有劉基了。

原本老朱並不青睞這位曾經的士林領袖,即便需要文臣製衡勳貴,給與文臣不小的權力,但從未重用劉基。

老朱骨子裏是看不起讀書人的,因為他沒讀過書,對於大部分文臣上來就是之乎者也那一套極為反感,不過作為一代雄主,他也知道文臣的本事除了治理內政外,就剩下內鬥了。

內鬥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掌控不好,將會影響整個朝堂,相反,能夠用好,便是手中的利器,足以鏟除那些眼中釘肉中刺。

不過有一個原則需要掌握,那就是不能讓文臣團結,別看讀書人喜歡分幫結派,一旦有了像劉基這人的人成為領袖,團結一致的話,讓老朱都覺得可怕。

曆史上的案例比比皆是,武將最多就是起兵造反,要麽被鎮壓,要麽取而代之,簡單直接。

但文臣就不一樣了,他們要的不是皇位,而是限製皇權,將皇帝的權力分出來自己掌控,這雖然比造反溫和的多,不過長此以往,皇帝終有一日會淪落成為敵國的吉祥物。

所以老朱對於文臣的態度既要用還要打壓,尤其不能出現一個領袖級的人物。

他知道劉基可能不想參與爭鬥,但因為名聲在外,即便他不想成為領袖,背後也會有無數文臣將他推到那個位置上,所以大明立國之後,老朱大肆封賞功臣,卻隻給了劉基一個誠意伯。

現在的情況有了變化,自從劉基喝花酒在朝堂曝光之後,名聲已經大打折扣,很難再擔負起領袖的頭銜,甚至隱隱有被黃子澄,齊泰取代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