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孫立新說:“這怎麽辦才好。”
“看看有多少。”
孫立新打開紅包。是一張卡。還有一本《世界莞商通訊錄》。
“通訊錄很好。”
“他還是厲害,我那裏多的是,怎麽就沒有想到。”
“卡裏這個數字,我的天。可就不是一般的了。”
“想必是太大了。”
“你給我,還給他算了。”
“不想背這個大人情。”
“你說,這有必要嗎?”
“我建議,這也是人家的一片心意。就不要傷了他的心。”
“為什麽?”
“他一直是很傷心的。再說,以後補的機會,也不是沒有。”
“那依你的,領了?”
“窮家富路。這話說得對。也是人家一個態度。什麽事,回來再說。”
“回來?”
“難道未必然,你不打算,回來了?”
東莞村在幾十年裏,成為了東莞城的巨大變化,興趣盎然的大小報記者,像春天裏的風,都吹過來了。
一個小小的南方鄉村,靠的是眾人一己之力,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崛起成為千多萬人的特大城市?這是一個多麽神奇的選題。
可是個能讓一個本來默默無聞記者,一戰成名天下知的大好機會。
大報小刊,男男女女記者來了,誰都決心,要進行一次紮實的采訪。
站在東莞城中心廣場。舉目四望,當然就找到了老村長。
可是以前一顆飯粒掉到地上,都要撿起來,放到碗裏的老村長,現在越來越和大家,格格不入了。
比如說,槍打出頭鳥。
來的什麽參觀群眾,招商的領導,學習的朋友,取經的同誌。大報社記者,省報,市報,縣報。海外的。來的都是客。在東莞城,接待工作,就開了流水席,都供不應求了。
所以他現在最恨的,就是這個麥救濟,天天設宴,日日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