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吧。人家老老實實,工作了幾十年。這個壞話,也說得出口?留點口德吧。”
“人家是全國勞動模範呢。”
“那是很久以前了。”
“不要亂說一個老人家?”
如今在新鮮的東莞城,能夠進入記者們視線的一係列人物中,孫立新這個人,應該是第一位了。尤其是他在近期,那些見頭不見尾的行動,讓記者們感到的是新奇與愕然。
可孫立新給他們的結果呢。永遠隻是在電話裏,親切愉快的,接受了記者們的邀約。
不過一說到了要進行采訪,他就說,咱們定一個時間。具體是什麽時間,纏繞三四,又難得定下來。現在的通訊工具,哪裏難得到記者?馬上就說可以電話采訪。到了這個時候,自己又說,現在硬是在忙。沒有一點時間,以後再說吧。
記者找到了南,他說自己在北。記者尋到了東,他一會又說,早就去了西。三五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這一次次的電話,卻讓記者一回回的愕然:
“不好意思,我正陪著媽媽,在布達拉宮玩呢。你們就在東莞城吧,請再等我幾天吧。很快就會回來的,到時候一定會好好配合你們。祝你們在東莞城的采訪順利。”
麥救濟辦公室。
那天下午,記者千辛萬苦,終於找麥救濟。
麵對著長槍短炮,麥救濟紅光滿臉,口若懸河。
從自己三代貧農出身,到父母雙亡成孤兒吃了百家飯,穿百家衣成長。年年領政府的救濟,老村長搞特權,給了他尿素袋子做衣服穿。
搞得眾記者樂不可支。
敢為天下先,拿出來了自己口袋裏僅有的一角錢,帶著投資了東莞村裏股份公司的開廠活動。
引起來了記者們的極大興趣。
如何在口袋裏裝著烤熟了的番薯,走路去了深圳招商引資。經過多次的往返,百折不撓,親自讓老板住到自己的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