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不叛亂,爺要去就藩

第72章 主動覲見

字體:16+-

注重生產和教育的思維,讓朱高燧在這個封建時代顯得尤為特殊。

他畢竟是從現代穿越而來。

並不講究封建時代的那些愚民製度。

古代的封建管理者會將百姓視為自己的財產。

將他們視作可以剝削的對象。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才會選用科舉製度來選拔人才。

以這種方式批量製造出隻聽從於國家指令,而沒有自我意識的讀書人,來幫他們繼續治理百姓,讓他們能夠更好的剝削這些勞苦大眾!

可是朱高燧與他們的思想不同,朱高燧需要的是天下大同,需要的是這些百姓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讀,他們能夠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去與那些上流人士進行競爭,而不是向下做一個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

不過他對高光義的協助可並不是免費的。

他答應幫助高光義修建港口,並且幫助他教育百姓。

而作為回報,高光義必須要把琉球的資源交由自己進行開采。

他從中汲取了一部分利潤作為回報,而另外的大多數則會交由高光義用於鞏固琉球的基礎內政。

他的這個提議在旁人看來可能較為苛刻,可是在原本已經懷揣著滅國思想的高光義看來卻無疑是自己的救星。

哪怕此戰結束以後自己要歸順大明。

哪怕從此以後自己要卸去琉球王的頭銜,轉而成為大明麾下的一名藩王。

可隻要能夠保住自己的家國百姓,能夠讓自己的子民免於戰爭的波及。

高光義願意做出這樣的付出!

就這樣朱高燧與高光義一拍即合。

而他此次回京也終於圓滿完成了自己的所有任務。

沐王妃的父親此時已經辭去了官職。

為了能夠讓王妃與父母時常相見,朱高燧將自己的嶽父,嶽母一並遷居到了福州,讓他們與那些文士,工匠們的家眷住在一起,也方便王妃能夠時常往返福州探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