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對應的地下城,人們隻能拚盡全力趕往避難所,或者選擇放棄,停留在原處等待風暴來臨。
與共生派所展現出的萬千姿態不同,新生派的人在接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收拾好行李前往就近的發起點,準備告別千萬年來的家園。
此時的環渤海火箭發射基地水上平台通道前,推著行李車的鄧鳴泉,再一次轉過身抬頭看向天空,從高鐵站步履不停趕路而來,已然午夜時分,天空仍然沒有暗淡的意思,如此怪異的景象,他活了半輩子從未見過,如今自己這一去,恐怕再沒有返回地球的希望了。
履帶推送著他來到緊閉的安檢門前,掃描光束點亮,緩慢劃過他的全身,鄧鳴泉取出身份卡插入卡槽,很快響起了電子提示的聲音:“尊敬的月麵建築工程師鄧鳴泉先生,您的身份卡已檢錄通過,請妥善保管,依次登船。”
安檢門後麵的工作人員雙手遞過身份卡,檢測門應聲打開,鄧鳴泉努力挺起胸膛邁步走過,來到隊伍的末端站定,直到走進運載火箭的艙內,仍無一人說話。
年過五十的鄧鳴泉,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經曆一個文明的變革,僅僅數周的時間裏,各個國家將壓箱底的技術全部展現出來,在月背陰影裏建造出三座人類聚集地的雛形。
鄧鳴泉要去的地方,是以中國主導的“廣寒宮”月球基地,這艘火箭會曆經十二個小時的超高速飛行,準確無誤地降落在指定位置。
如今的太空短途旅行,乘坐體驗感並不會與飛機有太大區別,乘客們安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當火箭點火安然升空後,靜謐的氣氛終於被一聲長歎打破,人們逐漸放開緊繃的神經,開始有說有笑地討論著災難會如何發生。毫無疑問,他們是時代的幸運兒,與不可估量的災難相比,即將迎來的月球生活更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