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覽眾山小!”
夜無眠飛起再刺。
《望嶽》最後一劍,是杜甫年輕時,身懷壯誌雄心的絕唱,大異晚年垂頹之風。
青年杜甫,欣逢盛世。當是時,山河靖安,天下無虞。君聖臣賢,民俗純樸,四海之內,無不誠服。上古三代之治,無過於此。此乃大唐氣象,盡閱史書,這頁獨具**。
別樣盛世,生別樣妙筆;壯麗國風,自養壯氣滿懷。
杜甫如孔子那樣,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之巔,提三尺長劍,舞七尺之軀,遂有此詩,遂有此招。
劍招如排浪前湧,青光四射;劍氣若山氣,睥睨群峰,力壓群丘;龍鱗鐵鞘劍雖名為龍,得攜此招,卻好似放虎歸山,凶惡萬端,令人膽寒。
有道是,一朝磨得爪牙利,八百山獸皆震惶。
那百戶還未觸得他的劍,已被劍氣傷了七八分,內力上提,亦被死死壓住。這腰刀少了內力護持,隻聽得叮叮當當一陣脆響,竟已被刺來之劍,一截一截,絞為碎片。
夜無眠眼中平靜,驅動內力前衝,抵劍上壓,把餘威盡展,不肯浪費絲毫。
一聲慘叫也沒有聽得,那百戶屍身跌落,撲地悶響,人頭滾了丈遠,脖子被卷成了麻花。
噴出的血,在地上打著轉兒地濺。
回頭,見三人屍首、六塊殘軀,零零落落躺在地上。他劍出如蛇,給那被腰斬之人,又補上了一刀。
如此一來,殘軀又添一塊,共七塊。
夜無眠這才完全放心,歸劍入鞘,提起內力,輕身快步,往城外疾奔而去。
。。。
連殺三人,夜無眠內心毫無波動。隻是緊著步子,穩當趕路。
不過盞茶的功夫,已至城牆下。
城門早已關閉,自然不能正常出城。如此看來,隻得當一回飛天大盜了。
抬頭望去,目測城門有約兩丈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