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規模的送行,隻有靜悄悄的離開。
姚古的七千人往西,前往隆德府。
趙諶率領**寇軍、遊奕軍、破敵軍、背嵬軍四軍出發,共計兩萬人,跟在他們身後的則是李孝忠的三千義軍。
實際上出動的,總共就是三萬人。
這三萬人在宋金對抗的大戰場上,不算什麽決定性的力量,就算是趙諶手下那兩萬人,在麵對數千乃至上萬鐵浮屠的衝擊之下,隻怕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然而放到後方,那可就不一樣了。
這次出征算是絕密,雖然動用了大量的輜重,可是都是直接通過戶部撥出來的,在這個非常時期,戶部和官家的聯係不通過政事堂,而且實際上現在政事堂主管軍事的就是李綱和吳敏,白時中和其他人已經靠邊站了,他們隻能管民生,可是在戰爭時期,汴梁城裏能有什麽民生?
保持機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過實際上在古代,想要保持住軍事機密,其實很難很難。
很多動向,都能夠輕易的被探查出來。
不過這段時間宋軍發出了大量的犒賞,每天都有各種物資被運輸出來,也有一部分物資被送進城內,在這樣的掩護之下,趙諶率領的士兵動用的物資,相對安靜的通過廣濟河送到了定陶,然後通過陸路抵達了開德府。
借助著開德府那裏足夠多的水軍船隻,大軍悄然渡過了黃河,輜重沿河而上,其他士兵都跟著船隻,緩步朝著大名府進發。
大名府這個時候的留守是張叔夜,也就是曆史上剿滅宋江那一夥人的太守,同樣也是著名的忠臣,在金人二次南下的時候,守衛汴梁力戰受傷,汴梁陷落後也堅決拒絕在擁戴張邦昌稱帝的文書上簽字,跟著二帝北上的時候,絕食,最終自縊而死。
對這樣的忠臣,趙諶同樣持有足夠的敬意。
雖然兩宋在曆史上似乎顯得很窩囊,不過在整個社會的氣氛對五代那段時間有了PTSD而導致全麵追求秩序和壓製武人的情況下,整個民間包括士大夫的骨氣還是有很多保留了下來,盡管靖康之恥中有很多大臣毫無骨氣和廉恥,然而同樣的,也有很多文官士大夫選擇了為國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