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輝又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字斟句酌了整整一天,才把方案報了上去。
他給喀什地委報了一份,給前指報了一份,想了想,又給上海新華傳媒報去一份,盡量節省各個部門來回拉扯的審批時間。
方案報上去以後,王長輝心裏終於一塊大石頭落地。
他對方案還是很有信心的,覺得這次一定萬無一失。
三天以後,方案有如石沉大海一般,地委和前指並沒有發來同意申建的批示,連指導修訂完善的指令也沒有。
“孫書記那天的神情和語氣,明明已是箭在弦上,這才過了幾天,飛鳥還未盡,良弓就已藏?”
王長輝的信心也隨著時間的點滴流逝開始逐漸消散。
他又陷入到患得患失的愁苦情緒之中。
“80萬資金不可能再削減了吧,就算減少10萬我也不慌。絲路之光書店規模不大,有了前車之鑒,我們的設計規劃也是留有餘地的,就算有十萬的缺口,我們的軟裝也不用立即一步到位,後期慢慢補充就行。但必須得保證書籍的種類和數量是一點兒也不能少!”
王長輝思前想後,再次確認絕無意外發生的可能,給自己已經有些搖搖欲墜的信心添磚加瓦。
第四天,他忍不住給新華傳媒的劉琦打了個電話。
“設計稿我專門組織我們設計部的同事一起評審過了,你們對江南書局這個品牌有深刻的理解,在細節上對兩地文化的融合、差異進行了非常好的詮釋,連一向挑剔的設計總監黃韜略同誌都對你們最終的設計稿大加讚賞。下一步,你們可一定要用好建設資金,把設計效果百分之百地呈現出來!”劉琦在電話裏興奮地說道。
王長輝很是高興:“這麽說,你們通過了?”
“我們又不眼瞎,為什麽要阻攔?”
“那經費……”
“你放心,一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