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喀什地委召开常委会,讨论新一季的人事安排,孙书记提名的关于王长辉拟任喀什文旅局艺术处副处长的建议也提交了会议讨论。
孙书记本以为王长辉的新任命能顺利通过,谁知竟遭到了几个常委的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一是王长辉自从莎句江南书局项目取消后便消极怠工,工作状态一落千丈,由此可以看出此人功利心很强,奉献牺牲精神不足。如果这样的同志也能上调地区行署,对下面的同志将是一个不好的示范和引导。
二是按照援疆的惯例,岗位都是援疆前就定好的,一旦定岗后,职位将不再进行变动,直到援疆结束。这个时候变动王长辉的岗位,不符规则,也不合惯例。
反对意见提出后,会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我来说两句。”孙书记见再没人开口,便笑着说道,“大家都是本着对援疆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的意见,我认为很好。但大家也要清楚,惯例之外也有破例,特事也可以特办。这次‘喀什上海嘉年华’活动的策划案,大家都审阅过了,非常新颖,很有特点,颇具匠心,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文化润疆活动,也是一次独具异域风情的新疆文化推广活动。喀什地委和上海市委领导都非常重视,数次作出指示,要全力以赴、做出影响。如今活动面临的瓶颈大家也很清楚,与策划团队沟通不畅,自身业务不精,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政府侧有一个干部能顶上,挑起这份重担。这名干部,既要有组织此类大型文化活动的经验,又要有与策划团队建立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同时具备这两项能力的同志,我在这一批援疆干部中认真筛选过了,只有王长辉同志。况且,他在喀什江南书局项目上的卓越表现,大家也有目共睹。如今,丝路之光书店已经成为了喀什市另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标杆,受到了喀什学生、家长还有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孙书记说到这儿,缓缓端起面前的茶杯,吹了一下茶沫,轻抿一口茶水,然后才环视了一下刚才提反对意见的人。
那几位常委已经微微低下了头。
孙书记不易觉察地笑了笑,继续说道:“另外,大家可能对此次活动的创意、策划总监李尚轩不太了解。此人是站在中国策划界顶端的人物,已经数年不轻易出手了。他这次之所以和地委合作,一起主办嘉年华活动,你们知道是谁上门邀请的吗?”
所有人的目光立即齐刷刷地看向孙宇翔。
迎着大家略微茫然的眼神,孙宇翔笑道:“正是王长辉!能说服李尚轩亲来助阵,我相信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卓有成效的。而与策划团队的有效沟通,正是我们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孙宇翔话音刚落,大家便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像这种既有创造力又有开拓精神的同志,为什么不能破例?我一直认为,援疆工作,就应该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果王长辉同志不能胜任,那请在座的各位重新提出一个人选,我们议一议。”
孙宇翔说完,便把身子往后一靠,满脸的自信。
他深知自己在用人方面十分谨慎,调研工作也做得异常扎实,此时绝没有比王长辉更合适的人选。
虽然孙宇翔平时只把握嘉年华活动的大方向,但仅从偶尔的几次视察活动筹备情况,他就敏锐地发现了上述问题。
而那时,李尚轩还未找过他。
选择王长辉,是孙宇翔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甚至在李尚轩提出建议之前。
两人的看法,只是不谋而合。
会场里只是暂时喧闹了片刻,便鸦雀无声,没人推出新的人选。
既然地委已经给这个副处的位置定义了“嘉年华活动”组织者的独特标签,那它就不再只是个单纯的文艺处副处长,而是嘉年华活动牵头人。
几个提反对意见的常委,心中本来已有各自的人选,但在这个标签之下,他们自己在心里斟酌再三,也只能选择放弃。
“我同意孙副书记的看法。孙副书记的发言非常贴合我们目前的实际,我认为做好工作,其实只要把握住两点关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委钱书记最后发言道,“我们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又是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人用对、用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就够了。其他那些繁文缛节,又何必在意?如果没有其他意见,我们就举手表决。”
王长辉全票通过。
离开莎句的前一天,黄勇终于再次走进了王长辉的办公室。
“长辉,你现在明白了吧,援疆工作,没有一次努力是白费的,也没有一件事是白做的!”黄勇笑着说道。
王长辉感慨万千:“黄书记,谢谢你对我的关照。此前,我还真有些情绪,感觉为别人做了嫁衣裳。现在看来,不把别人嫁出去,大家又怎能知道我还能巧手做嫁衣呢?”
“希望你在新的岗位上,为文化润疆工程做出新的成绩。莎句,永远是你的娘家和坚强的后盾。当然,不管你走多远,可别忘了身后的莎句。”黄勇最后有些动情地说道。
王长辉用力地点了点头。
王长辉一到喀什赴任,便立即投入到嘉年华活动的筹备工作中。
孙书记在他报到时,专门指示,其他例行的工作,先放一放,尽快熟悉活动组织。
李尚轩已经把他的核心团队全部带到了喀什,专门找了个地方成立了工作室,可见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
当王长辉第一次来到他的工作室,他依然一脸云淡风轻的模样,面无表情地用手指了指会议室里的一个座位:“王局长,你坐那儿。你初来乍到,我让人简要给你汇报一下前期的工作情况,让你有个大概的了解。”
王长辉本以为李尚轩见到自己,会来一个热情的拥抱,再不济,也得如长征胜利会师一般激动地握手。
毕竟,是他建议孙书记调自己过来的。
可是,李尚轩既没有拥抱也没有握手,连此次会师都显得不那么胜利,至少在王长辉看来很失败。
因为李尚轩淡漠得宛如和王长辉初见,仿佛王长辉归来仍是少不经事、不足以谋的中年。
李尚轩朝他的助理招了招手,示意她来给王长辉讲述活动安排。
做完这些,他连看也没看王长辉一眼,便起身离席。
“喂,你去干嘛?”王长辉冲李尚轩的背影喊道。
李尚轩头不回,脚不停:“我?你别管。做好你自己的工作。”
声音消逝,人也消失。
“唉。”王长辉叹了口气,在心里怨道,“李总你要是总这样,换谁来都沟通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