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雨

第81章 状况频出

字体:16+-

傍晚,张新和王长辉是最后两个从喀什二中走出来的人。

张新手拿一张写满25人名单的轻飘飘的纸,上面汇聚着25份沉甸甸的惊喜期望,更沉淀着更加沉重的几十份伤心失望。

而这一天,离张新接到方案,仅仅过去了七天。

张新满脸红光,眉飞色舞地和身旁的王长辉说着话,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热烈的气氛中不可自拔。

王长辉则微笑着倾听张新绘声绘色描述的他因迟来而未曾见到的盛景,不住频频点头,心中的喜悦也溢于言表。

“唉,不知道是因为我之前太过悲观,还是我们教育局以前承办的活动缺乏吸引力、没有参考价值,预估一个月能完成任务都算谢天谢地。想不到这次王处长出马,才七天啊,短短的七天!也才第一所中学啊,第一所名列前茅的重点中学!就超额完成了任务!这大起大落来得太快,真是可悲可叹又可喜,太刺激了!”张新一声轻叹,一边不住摇头,一边又兴奋搓手,矛盾的惊喜,幸福的烦恼,融为一体。

“主要还是张局长组织得力。麻烦下次,不要再这么一惊一乍的了,我这小心脏受不了。”王长辉故意板起面孔,一脸哀怨,“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当我靠近阶梯教室门口的时候,竟产生了恐怖电影的既视感!都是拜你所赐啊,我亲爱的张局长!”

在新疆待久了,王长辉的谈笑中,都带了一点儿别样的维吾尔风味。

两人即将在校门口分别时,张新收起笑脸,郑重其事地说道:“王处长,我的提议,你认真考虑一下!我这不是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也并非畏难情绪,只是觉得,喀什的学生,更需要中国历史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感染,而高年级的同学,更能从中受到教育、品出味道!”

王长辉点了点头:“我会认真考虑的,三天后,我给你答复。”

王长辉本想用三天时间认真思考张新的建议,其实他对此也非常认同。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毕竟中学生自控力更强、令行禁止的执行力远超小学生,而这次活动又是首次双向奔赴异地,西安既不是喀什援疆前指主场、也不是上海大后方,兜底能力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薄弱,而活动内容又异常丰富、点位多、时间长,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问题、组织不到的地方。出于活动安全的考虑,王长辉也倾向于名额朝中学生倾斜。

可是,事态的迅猛发展,根本不会给两人喘息和思考的时间。

第二天一早,王长辉刚靠近自己办公室的门口,就听见门内的电话声急促地响起。

他迅速打开门,疾步走进去,抓起电话:“喂,你好,我是王长辉。”

“老王,出事了!”张新的嗓音都不自觉地变得有些尖厉,比昨日电话里的绝望更甚。

王长辉哭笑不得,腹诽道:“又来?还没玩够?”

不过,他依然用关切的语气抚慰道:“老张,别急,慢慢说,出什么事了?恐怖吗?”

“今天一早,我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上海教育局同事的电话……情况不容乐观啊。”张新说到这儿,不知是因为过于悲愤还是失望,止住了话头。

张新的话是停了下来,但王长辉的心立马就高速启动,提上了嗓子眼。

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莫非上海的招募工作进行得极其不顺利?连50个名额都招不满?

“这是完全可能的,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不正好给喀什增加名额添加了筹码吗?可老张这语气听起来怎么如此悲观?莫非……”王长辉的心情悲喜交加,立刻就想到了最坏的情况,“连一个报名参加的中学生都没有?!”

真要如此,那就直接宣告了活动的失败。

毕竟这是双城青少年的“手拉手”活动,喀什中学生再多,如果没有上海中学生的参与,还叫什么“手拉手”?

“老张……情况不会那么糟糕吧。阿拉上海宁的觉悟不至于那么低吧,全是卷学习的家长?没有一个帮助孩子卷铺盖走人的父母?怎么可能连一个报名的同学都没有?这很不科学!”王长辉焦急地给出了一连串的灵魂逼问。

“老王,你……还没睡醒?”电话那头的张新忽然人间清醒,疑惑地问道,“我什么时候说一个报名的都没有?”

“两三个也是失败!”王长辉有些恼怒张新的变幻莫测,气急败坏地吼道。

“两三百个也是吗?”

张新出人意料的话,让王长辉瞬间冷静下来,又立刻狂躁起来:“张新,你每次能不能别一惊一乍的!以后有事,先说事,别先挑逗……不,调动情绪!”

“哈哈哈。”电话那头,张新一阵大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待笑够后,才一本正经地说道,“情况的确不容乐观。上海同事说,活动招募才发出去七天,就已经有接近三百个中学生报名参加。他们办公室的电话都快被热情的师生们打爆了,很多还没来得及通知、从其他渠道得到消息的学校也都打来电话质问为什么没有通知他们学校,还威胁要投诉!”

王长辉闻言,悬着的心这才落了下来,缓缓将公文包放在桌上,徐徐坐下,问道:“那上海教育局那边打算怎么安排?”

“还能怎么安排?只能雨露均沾呗,每个学校安排一个名额!即便如此,名额还不够分。所以他们一早打来电话,想从我们喀什分点名额过去!”

“真是和我们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啊。告诉他们,休想!”

“对,我也是这么回答他们的。看来,我俩心有灵犀。”张新笑道。

王长辉腹诽道:“谁和你心有灵犀?你要再这么汇报工作,我的心会被你震出裂隙!”

“上海这帮人,太精明了!他们不会是昨天听到了我们算盘珠子响,今天就把打算盘的火星溅到我们眼前,还打上我们的主意了。”张新义愤填膺地说道。

王长辉在心里笑道:“这么快就自觉脱离上海组织、加入喀什阵营啦。说得好像你不是上海人似的。”

“老王,你看这事怎么办?我是束手无策。”张新的最终目的,还是把难题抛给组织者——王长辉。

“我倾向于你昨天的建议!”

“使不得。我援疆也就三年,三年后还是要回去的,你可别断我后路!”张新笑道,顿了顿,又补充道,“要不,增加总名额?200人?”

“不行,这次异地活动算是一次新鲜尝试,也是我们文旅局第一次组织此类活动,没有经验。组织100人已经是极限了,再多,我怕顾此失彼。”王长辉立刻否定道。

“那就削减小学生名额?”

“我请示一下孙书记吧。”

王长辉叹了口气,目前两地中学刮起的这股热风,恐怕只能去小学里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