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輝雖聲音不大、音調不高,但此言一出,猶如一記晴天霹靂,擊碎了皆大歡喜的圓滿。
偌大的會場頓時鴉雀無聲。
那些本已起身、往公文包裏裝好筆記本、準備奔赴晚宴的專家們,又默默地從包裏抽出筆記本,緩緩坐了下來;
那些本已喜笑顏開、三三兩兩相互恭賀道喜的領導們,旋即一起扭頭,一邊詫異地望向聲音出處,一邊重新握緊了手中的筆。
誰也沒料到,在大家看來形式大於內容的評審推薦會上,臨近無足輕重的會議尾聲,一個以觀禮身份做客莎句的人,竟如此無禮。
所有人臉上的喜氣,此時變成了怨氣。
所有人的目光也同時匯聚在了王長輝的身上,都想看看這位攪局者,要怎樣揮舞起攪屎棍。
作為會議主持者,黃勇自始至終都沒有離開自己的座位。
讓“十二木卡姆”藝術走出新疆,在全國落地開花,是他從援疆伊始就悄然生長在心底的夢。
自從他來到莎句,了解到這項世界級的非遺藝術後,驚歎之餘,又甚為惋惜。
一項世界級的非遺,聽起來層次很高,但影響力卻很低。
要想名副其實,怎能永遠窩在新疆、窩在莎句?
如今,藝術團在莎句分指的推波助瀾下,即將揚帆起航,黃勇的這個夢也無限接近於真實。
在這個關鍵當口,任何反對和質疑的聲音對黃勇來說,都是極度刺耳,也是不允許存在的。
更何況,這個聲音,竟出自自己曾經最看重、最倚仗的下屬!也是自己曾經最想與之一起共同奮鬥、實現夢想的人!
“我請你來,是想讓你助我一臂之力!即便不捧場,也不要砸場!”
黃勇的內心翻騰起滔天的怒意,但麵色依然平靜如水。
他隻是瞥了王長輝一眼,輕輕合上麵前的筆記本,淡淡地說道:“今天的會就開到這兒,我們這次的會議目的,是集思廣益,助力新疆藝術走出去。任何不加考察、持片麵消極觀點、同時不看好新疆藝術前景的話,就不必多說了。當然,這樣的人,我們也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