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为尼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回头

第26章 牡丹宴会

字体:16+-

见石昭沉默不语,文安侯夫人无奈地笑了笑,宽慰道,

“这顺意公主的牡丹宴年年都办,可你从来不肯参加,今年你十六,也是时候历练历练了。”

闻言,石昭更觉得糟心。

这个顺意公主打小就喜欢跟在张怀瑾身后转悠,每次见她就眼睛不是眼睛,嘴巴不是嘴巴,非要刁难捉弄一番才肯罢休。

她当时避之不及,更不要提去参加她的宴会。

突然,石昭想起什么,问道,“这牡丹宴今年也有名门公子参加?”

文安侯夫人一愣,有些警觉,“有是有,虽说我朝风气并不古板教条,可也是男女分席,你........”

她心中有些不安,石昭对这些事从来不上心,怎么突然开始问这个,难不成她还在想着张家的婚事?

这次牡丹宴,张怀瑾定是要参加的。

石昭对文安侯夫人言外之意不置可否,点点头,“我会去参加的。”

文安侯夫人心中更是慌张,她望着石昭,试图劝解道,

“昭儿,你莫不是还在想着张怀瑾?不说其他,你现在带发修行,这样对你的名誉实在是不好。”

文安侯夫人一脸善解人意,石昭淡淡看她一眼,却只觉得恶心。

她是真的担心,还是怕这桩婚事被搅黄,余璇瑶没办法嫁过去?

忽地,她看到珍宝斋院内一棵高大的大树。

大树延伸出粗壮的树枝,其中最粗、最结实的树枝上,两条麻绳孤零零地系在上面。

那里曾经扎了个秋千。

石昭最喜欢在上面摇摇晃晃,文安侯和侯夫人也曾宠溺地在后面护着她,将她推得高高的。

可是余璇瑶有一次自己玩耍时,不知怎的从上面摔了下来。

他们怒不可遏,当天就把秋千拆除,甚至没有告诉石昭一声。

当她从祖母那里蹭饭回来,只看到了几块秋千的残骸。

想到此处,石昭心中平静的心有起了一丝波澜,不是委屈愤怒,而且无尽的讥讽。

她不想再在珍宝斋待下去,每多待一刻,都会让她觉得自己从前就是个愚蠢的傻子。

石昭收回眼神,轻声道,“张怀瑾那种玩意儿,有什么可争可抢的,侯夫人想的可真多余,小心未老先衰。”

一番话尖锐刻薄,文安侯夫人当即拉下脸。

石昭却自顾自的转身离去,气得文安侯夫人身子颤抖,又无处宣泄。

走在路上,石昭捏了捏手中的布块,眼底晦暗不定。

她小时在乡村田间流浪,曾经做过织布帮工,那布她在手中一捻便知,纺线加入了植物茎髓。

将帕子在鼻间轻嗅,能闻到一丝微不可闻的香气。

是蓝安草。

会在布料里加入蓝安草茎髓的,唯有冀州。

那布上的杏花虽然样式简单,丝线普通,用的却是去年京都名门夫人圈子里最时兴的针法。

可从针脚看,这人学艺不精,仿佛只是参照旁人绣好的花样模仿,没有绣娘教导。

一个和冀州相关,与京都权贵圈子相近,却无法融入的人。

石昭不可避免地回忆起来,文安侯曾在冀州带回一个貌美的良家女子,想要纳为妾室,却被祖母一力压下。

当年,祖母和文安侯闹得很不愉快,那是石昭回忆里他们二人唯一一次争吵。

之后她再没听说过这个女子的行踪。

突然,石昭开始急迫的期待顺意公主的牡丹宴。

她需要足够的人手,去找到这个人。

————————

几日后,正是艳阳天,文安侯府从一大早就开始热闹起来,丫鬟仆从们来回穿梭,围着主子们团团转,甚至连马车都被装饰得低调奢华。

“昭儿这丫头,怎么如此慢!今日牡丹宴,咱们文安侯府迟到了可怎么好!”

文安侯夫人一身雍容的烟紫襦裙,眉眼间透露出几分威严与端庄,眉头却拧成了一个疙瘩,对石昭很是不满。

“娘亲,昭姐姐向来如此,咱们再等一会儿也不迟。”

余璇瑶乖巧道。

她身着一袭精致的淡粉色织锦长裙,裙摆轻曳,如同晨雾中绽放的桃花,既温婉又不失少女的灵动。

石昭刚到门口,便听到余璇瑶的话,长眉一挑,笑道,“时间还没到,这么着急,赶着去投胎吗。”

石昭只穿了一身朴素无华的白色衣裙,发髻简单挽起,仅以一支素雅的玉簪固定,清新脱俗,可眉眼未施粉黛,整个人素静极了。

腕间还戴了一串佛珠。

文安侯夫人看的眉头一皱,可依旧没有说什么。

石昭的眼神在余璇瑶身上转了一圈,微微勾起一个微笑。

张怀瑾往日最喜欢石昭着粉,她便也经常穿粉,石昭从前没少因为衣服颜色和余璇瑶吵起来。

今日果不其然,余璇瑶依旧穿粉,款式是最近最时兴的,应当是这几日新做的衣服。

石昭感到一丝好笑,文安侯夫人和余璇瑶的算盘珠子可真是半点不隐藏。

余璇瑶察觉到石昭的眼神,咬咬下唇,不免有些心虚,可又强硬的瞪了回去。

张怀瑾本就应该是她的夫君!

她强行忽略了,张怀瑾当初求娶的就是石昭本人,和文安侯府嫡次女无关。

余璇瑶的眼神闪闪烁烁,石昭像是没注意到一般,倚靠着车壁闭目养神。

越靠近别院,马车行驶得越慢,突然,马车突然顿住,将车中三人惊醒。

没一会儿,只听车外传来一声高傲又恭敬的声音,“给各位夫人姑娘们请安,前方马车堵住了道路,还请夫人姑娘们步行至别院。”

文安侯夫人眉头一拧,掀开帘子张望,却见其他马车依旧向前驶去,这个人只拦住了他们一架马车。

她刚想开口训斥,就被余璇瑶拉了拉衣角,余璇瑶小声说,“他是皇宫内侍........”

文安侯夫人这才注意到眼前此人面皮光洁,没有喉结,声音也有一丝尖厉,当是内侍无疑。

现在出现在这里的内侍,必是顺意公主带出宫的。

想到此处,文安侯夫人转变了语气,客气道,“我们是文安侯家眷,前方马车都在走,想来拥堵已经疏通了。”

那小太监却依旧站在马车前,嘴角的弧度没有丝毫变化,道,“前方确实拥堵不堪,还望侯夫人见谅。”

文安侯夫人心底一沉,顺意公主这是什么意思。

其他权贵名门都坐车而行,只让他们步行,这是要把文安侯府的脸面踩在脚底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