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臣

第62章 找到為官的意義,腳踏實地的前行

字體:16+-

岷江水患的治水之法,令眾學子回味無窮,甚至開始對這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

山是如何形成的?水又是從哪裏來的?風為何會有不同的方向?雷雨天又為何會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為何有的雞蛋能孵出小雞,有的卻不能?又為何有的農作物隻能在春天種植?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讓它們四季皆宜生長?

有沒有能讓農民農耕更方便的鬆土用具?又或者有沒有能讓灌溉更方便的工具?有沒有讓土壤更肥沃的方法?

學子們不斷發散著這些想法,驀然發現,聖賢書隻教會了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他們得以高揚起腦袋,去俯視和排斥那些卑鄙低賤之人。

卻沒有教會他們,合成家、組成縣、聚成城、撐起建安王朝的八方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肥土,是能夠省時省力的農具,是不會漏雨可以防洪的石屋,是可以冬季禦寒的工具。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攪動風雲,平定天下,而朝堂之下,他們這些地方官員,更應該注重的反而是如何腳踏實地的鑽研地利物候、數理之學,改造早已落後的生活工具。

朝堂上下,各司其職,才能真正為百姓謀福。

這,才是為官的意義。

不少學子都覺得這一次遊曆收獲頗豐,仿若找到了學習的意義,也有人好奇起來,那位名為“李冰”的能人到底是何許人也。

他們很想向對方請教地利與物候之學,增長自己的見識,將來為民所用。

卻沒想到打聽遍了,也見了不少名為李冰的村民,都不是他們想要找到的那位能人。

對方有如此才能,甚至毫不吝嗇地說出了岷江的治水之法,按理來說不應當是小氣之人,為何卻遲遲不見其人影呢?

李冰,真的存在嗎?

眾學子紛紛猜想著,而隨著天氣轉涼,眼瞅著嚴寒的冬季即將來臨,他們身上存銀本就所剩無幾,再加上還要準備春闈,隻能抱著遺憾,啟程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