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不卑不亢地回答。
“王學士多慮了,臣孫自會邀請學識淵博的師長共同製定教學大綱,而且會定期考核學生的學業進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再者,朝廷亦可派員監督,確保小學的運作符合大明的利益和正道。”
又有大臣問道。
“那這小學的經費從何而來?若是耗費過多,豈不是又給朝廷增添負擔?”
朱允熥早已有所考慮,回應道。
“經費一事,臣孫會先自籌一部分,再尋求民間賢達之士的捐助。同時,也希望朝廷能給予一定的支持,相信隻要小學辦得好,培養出的人才將來能為大明做出貢獻,這點投入必然是值得的。”
朱元璋一直在旁傾聽,說道。
“允熥所言,倒也有些道理。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倉促行事。”
朱允熥趕忙應道。
“皇祖父聖明,臣孫定會謹慎籌備,不辜負皇祖父和諸位大臣的期望。”
這一切都被朱元璋盡收眼底,就在這電光火石的瞬間,他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咱從前堅定不移地把呂氏扶為太子繼妃,又立允炆為皇太孫,難道真的是選錯了人?
在這一刻,他內心甚至湧起一股衝動,那便是想要改立朱允熥來繼承大統。
然而,他很快又冷靜下來,暗自思索。
這畢竟是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軍國大事,切不可操之過急,還是再觀察等待一番!
朱元璋的反應,自然沒有逃過朱允文那些餘黨的敏銳目光。
他們心中暗想,讓朱允熥的勢力日益壯大,絕非什麽好事。
太常黃子澄率先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拱手說道。
“陛下,自古便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之說,如今吳王殿下要建應天第一小學,這‘第一’二字,未免有些小瞧了天下的才士,實在不符合儒家所倡導的中庸之道,一念之差,便可能謬以千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