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打造巅峰大明

第49章 不算是勒索,本王这是罚款

字体:16+-

朱允熥早早地便来到了朝房,在朝房内稍作等待之后,便去了朝堂。

他刚在朝堂站定,立刻有一人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

此人乃是给事中金九桓,只见他大声说道。

“陛下,微臣要弹劾吴王!吴王勒索乡绅,此等恶行已激起民愤。若不对其治罪,难以平息父老乡亲们心中的怨恨,还请陛下明断,定要对此事做出公正裁决!”

朱元璋迅速转头看向了朱允熥。

“朱允熥,此事是否属实?”

朱允熥赶忙向前一步,回答道。

“皇爷爷,孙儿这段时间一直忙得不可开交,整日不是在小学授课,便是为工厂之事奔波操劳,实在是分身乏术,哪有闲暇去勒索乡绅,皇爷爷,还请您明察秋毫,莫要听信谗言。”

金九桓见此情形,随即向朱元璋拱手请示。

“陛下,微臣很想请教吴王殿下几个问题,还望陛下恩准!”

朱元璋从鼻腔中发出一声“嗯”,表示同意。

金九环得到许可后,朝着朱允熥郑重地作了一个揖。

“吴王殿下,昨日您是否指使低贱顽童向乡绅之子张亮勒索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两白银?微臣将这数字说得如此详尽有零有整,绝非信口胡诌,这般具体的数目,也更增添了此事的可信度。”

朱允熥从容回应道。

“金大人,您这话可就大错特错了。昨日之事,实乃张亮等一干人等仗着人多势众,跑到第一小学寻衅滋事,孙儿我作为一方之主,怎能容忍此等恶行?故而对他们稍加惩戒罢了,这绝非勒索,而是合理的罚款!”

朱元璋听到这里,满脸疑惑地问道。

“居然有人敢上第一小学闹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速速道来!”

朱允熥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地讲述起来。

“皇爷爷,事情是这样的。国子监的那些学生不知为何,突然跑到第一小学找茬,不仅如此,还有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也跟着掺和,一同为难那几个无辜的小学生,其中,那个号称对联王的胡来运,还有号称神算子的张亮,皆是国子监的监生。他们本应是知书达理之人,却做出这等有失体面之事,那胡来运明明一大把胡子了,却还厚颜无耻地自称是童生,甚至还大放厥词,说什么同声质问童声不算以大欺小!”

听到朱允熥这么绘声绘色地描述,朱元璋怒火有点压不住。

他心中暗想:国子监乃是大明最高的学府,里面的学生不说各个才华横溢,起码也应当品行端正之辈。

怎料如今竟会出现这等胡作非为的人,居然干出这等有辱斯文的勾当,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原本朱元璋对于朱允熥标新立异开办小学之事,内心是持有保留态度的,甚至觉得若能借此给他一点教训也未尝不可。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群国子监的蠢材主动去找事。

不仅毫无道理可言,居然还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这无疑是在狠狠打他朱元璋的脸!

想到此处,死死地盯着宋大中,厉声喝道。

“宋大中,这就是你管教出来的监生吗?都是些什么乌七八糟的货色!你身为国子监祭酒,身负教书育人、管理学生之重任,你这一天天的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宋大中见朱元璋顿时双腿一软,拼命地磕头。

“陛下,微臣罪该万死!这一切确实都是那些监生个人的肆意妄为,与国子监整体无关,更与微臣毫无干系啊!请皇上明察秋毫,饶微臣一命!”

朱元璋怒哼一声。

“朕让你主持国子监,是期望你能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培养国家之栋梁,可不是让你在其位不谋其政,整日敷衍塞责,如此恶行,朕如何能容忍!把他拉下去,廷杖三十,以儆效尤!”

朱元璋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位身材魁梧的护卫迅速上前,将宋大中拖了下去。

板子声噼里啪啦地响起,声声入耳。

虽说这些锦衣卫们执行刑罚时并没有刻意为难宋大中,但这一顿板子下来,也打得他皮开肉绽,整个人几乎站都站不起来。

下朝之后,宋大中往日的那些朋友们纷纷前来慰问。

可他自觉此次受罚颜面尽失,哪里还有脸见他们,于是紧闭大门,拒绝见客。

好在这伤势看起来触目惊心,实际上大多只是皮外伤。

经过精心调养,没过三五天,也就逐渐痊愈了。

然而,这几天里宋大中是越想越觉得憋屈。

就在皇帝罚他闭门思过的时候,他悄悄化了妆,改了装扮,避开众人的耳目,急匆匆地赶往了淮安。

抵达淮安后,宋大中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朱允炆。

他一见到朱允炆,马上泪如雨下,嚎啕大哭起来。

“皇太孙,吴王殿下如今飞扬跋扈,肆意欺人,实在是太过分了,您可得为微臣做主呀!”

朱允炆听了他的哭诉,神色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他往外面瞅了瞅,满心担忧地说道:“孤现在已经不是皇储了,切莫再如此称呼,叫我淮安王吧!”

宋大中泣不成声地说道。

“殿下啊,在老臣的眼中,您自始至终都是那当之无愧的皇太孙!您宅心仁厚、礼贤下士,这大统之位由您继承,实乃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殿下切不可妄自菲薄,丧失了信心啊!”

朱允炆自从被贬为淮安王之后,心情一直极度郁闷。

他觉得自己丢尽了颜面,整日便躲在淮安王府中,不敢迈出府门一步。

今日,竟有一位国子监祭酒前来真心实意地向他跪拜,这让他又开始自信起来了。

朱允炆刹那间感觉自己又重新找回了往日的风采。

他连忙弯腰,亲自将宋大中扶了起来,和颜悦色地说。

“宋大人,快快请起,您不必如此多礼,您乃是朝廷的忠臣,亦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日后孤王有诸多要事还需仰仗您的支持与帮助,不知这段时间,朝中究竟发生了哪些重要之事?”

宋大中闻言,立刻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将朱允炆离开朝堂后的种种大小事宜,事无巨细地一一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