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打造巅峰大明

第50章 一个过气的准皇储,又行了?

字体:16+-

朱允炆听得聚精会神,期间,他突然饶有兴致地问。

“听说吴王已经有了吴王妃,而且还是兵马指挥赵大人的女儿?”

宋大中轻蔑地说道。

“殿下,那不过是个出身莽夫之家的女子罢了,虽说容貌上或许有几分沉鱼落雁之姿,但论才情,却是空空如也,既没有谢庭咏雪那般的才华,也不具备政务班姬续史之能,提及此人,难登大雅之堂!”

听到宋大中这般评价,朱允炆那颗悬着的心总算彻底放了下来。

“依孤王看来,他身边的局势可谓是青黄不接受既没有一位能助其一臂之力的内助,也缺乏文官武将。就凭他这点能耐,还妄图觊觎皇太孙之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宋大中赶忙随声附和。

“殿下所言极是!以臣之见,不如暂且让他肆意张狂,任其胡作非为,此人如今如此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迟早有一天会露出致命的破绽,露出那狐狸尾巴了到那时,殿下您只需振臂高呼,必能将其一举扳倒,届时,您重回皇太孙之位,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朱允炆虽然头脑过人,但最近接二连三地遭遇变故,心中早已被满腔的仇恨所蒙蔽。

此刻的他,无论如何也未能察觉到宋大中这番话不过是阿谀奉承之词。

他反倒天真地认为对方是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着想,于是毫不犹豫地全盘接受。

他面色温和说道。

“宋大人,孤一心想要清君侧,整顿朝纲,奈何如今手下可用之人寥寥无几,不知您是否愿意忠心耿耿地辅佐于孤?”

宋大中说道。

“殿下,臣愿为皇太孙殿下赴汤蹈火,效犬马之劳,哪怕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

“宋大人,您回去之后,首先要给皇爷爷撰写一篇奏疏,诚恳地承认自己的过错,然后尽快返回国子监继续处理事务,您要密切留意朝堂之上那些蝇营狗苟之辈的一举一动,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向孤王汇报。不知您是否愿意承担此重任?”

宋大中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只要殿下信得过臣,臣必定竭尽所能,不辱使命,定将殿下交代之事办得妥妥当当!”

朱允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孤若能够再次荣登大宝,您便是那功不可没的从龙之臣,封侯拜相之荣,必定不会少了您的!”

刚刚送走宋大中不久,突然间,一位太监急匆匆地来到淮安王府传旨。

“陛下口谕:着淮安郡王朱允炆,速速进宫面圣,不得有误!”

这突如其来的旨意,把朱允炆吓得心惊胆战,冷汗“唰”地一下就冒了出来,湿透了后背。

他心中惶恐不已,暗自揣测:莫不是自己私自结交宋大中之事被皇爷爷知晓了?

然而,皇命难违,他丝毫不敢有所耽搁,赶忙手忙脚乱地换好衣服,登上车辇,心急如焚地朝着皇宫疾驰而去。

一路上,朱允炆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忐忑不安,思绪如同乱麻一般。

当他终于抵达皇爷爷所居住的养心殿时,朱允炆的心猛地一揪。

因为他赫然发现,自己平素最为厌恶的朱允熥竟然也在殿中。

朱允炆心中暗叫不好。

“完了,完了,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但他还是强装镇定,硬着头皮跪地行礼,声音略带颤抖地说。

“孙儿朱允炆,拜见皇爷爷。”

此时的朱允炆,头低得几乎要触碰到地面,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不停地揣摩着皇爷爷此番召见的真实意图,究竟是福是祸,自己全然无法预料。

朱元璋怒喝道。

“你们两个都给我跪下!”

眼见皇爷爷并非开玩笑,朱允炆和朱允熥两兄弟不敢有丝毫迟疑,不约而同地跪在了朱元璋的脚下。

朱元璋说道。

“我朱家祖训,兄弟之间务必相亲相爱,不管彼此之间如何竞争,都绝不能沾上同族人的鲜血!这一点在成书于洪武六年的《祖训录》里也有明确提及,你们的业师可曾传授给你们?”

朱允炆一向以仁孝闻名,此时更是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孙儿谨记在心,皇爷爷不必对此有丝毫的忧虑!”

而朱允熥对此却显得有些不以为意,他悄悄地转过脸去,还偷偷地吐了吐舌头。

但他这点小动作又怎能逃过朱元璋那双锐利的眼睛。

“允熥,你可是对我的话不以为然?”

朱允熥心中一惊。

“假如有不成器的妾室害死了嫡妻和嫡长子,假如那个庶长子也参与了此事,这又该当如何?”

朱元璋,正色道。

“吕氏已然被废为庶人,允炆也被降为淮安郡王,他们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你难道还不满意?”

朱允熥冷哼了一声。

“这些惩罚远远不够,难道敬懿太子妃的死,和虞怀王大哥雄英的死,就这样算了?”

朱元璋厉声呵斥道。

“标儿的子孙本就稀少,如今所剩的血脉无几,倘若仅有的这几人都不能一心,又怎能保证我们大明的万里江山,为了大局着想,这些私人恩怨难道你就不能暂且放下吗?”

朱允熥见皇爷爷的脸上已浮现出些许不悦之色,知道此刻不宜再触其霉头,于是赶紧转变态度。

“孙儿恭听皇爷爷的教诲,您既然这样说了,孙儿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那好吧,你和允炆立刻立誓:往后绝不手足相残,对待诸位皇叔以及其他兄弟,也定要亲爱有加,绝不能沾同姓宗室之血,否则天地共厌之!”

朱允炆为了讨朱元璋的欢心,当即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发了一遍誓。

然而,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旁人却是不得而知。

朱允熥自然也照着朱元璋的要求发了誓,可心里却暗自嘀咕。

既然天地共厌之,那为何不让已经沾了鲜血的人先被厌弃呢?为何不先处置那违背之人?

不过,当他看到朱元璋脸色缓和下来,心中不禁庆幸自己及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