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别回头,臣乃陛下

第48章 升官

字体:16+-

苏蒙尘在接下来的几日里,几乎未曾踏入县衙一步,而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了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他穿着朴素,与百姓同吃同住,亲身体会他们的疾苦与需求。每到一处,他都耐心倾听百姓的诉求,无论是关于粮食短缺、房屋损毁,还是疾病防治、农田复耕,他都一一记录下来,并立即着手解决。

一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苏蒙尘便带着几名随从,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徒步前往灾区深处。他们穿过泥泞的田埂,跨过残破的小桥,每到一处村庄,便召集村民开会,商讨重建家园的计划。苏蒙尘深知,单靠朝廷的赈济并非长久之计,唯有激发百姓自身的力量,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乡亲们,我们不能再等,不能再靠。洪水虽然肆虐,但我们的心不能垮。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苏蒙尘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声音坚定有力,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他的号召下,村民们纷纷响应,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清理废墟,修补房屋,开垦荒地。苏蒙尘还协调了周边州县的资源,调来了种子、农具和药品,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也为灾后重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苏蒙尘更是亲自下田,与百姓一同劳作,指导他们科学种植,提高产量。他深知,粮食是民生之本,只有粮食充足,才能稳定人心,促进经济复苏。在他的带领下,灾区的农田逐渐恢复了生机,一片片嫩绿的秧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同时,苏蒙尘也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治工作。他组织医官深入各村,免费为百姓诊疗,并传授简单的卫生知识和防疫方法。他还下令修建临时厕所,改善环境卫生,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在他的努力下,灾区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百姓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苏蒙尘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显著的成效。灾区的水患得到了有效控制,洪水退去后的废墟上,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田野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他们对苏蒙尘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苏大人,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若没有您,我们恐怕早就活不下去了。”一位年迈的村民握着苏蒙尘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苏蒙尘微笑着摇了摇头,谦逊地说:“乡亲们,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事情,而真正让灾区恢复生机的,是你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坚持。”

随着江南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苏蒙尘终于接到了朝廷的召令,需回京述职。这一日,他身着朝服,骑上骏马,带着江南百姓的期盼与祝福,踏上了归京的路途。沿途风景如画,但苏蒙尘心中却波澜起伏,既有对江南的不舍,也有对即将面见皇上的忐忑。

经过数日的跋涉,苏蒙尘终于抵达京城。他先是前往礼部报备,随后便整理好衣装,准备进宫面圣。京城的繁华与喧嚣让他既感亲切又有些陌生,毕竟,这里是他仕途的起点,也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走进紫禁城,苏蒙尘的心情愈发沉重。他深知,此次面圣,不仅是对他江南治理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仕途的一次重要考验。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迈步向金銮殿走去。

金銮殿内,皇上端坐龙椅,威严而庄重。苏蒙尘跪下行礼,声音铿锵有力:“微臣苏蒙尘,奉旨回京述职,恭请圣安。”

皇上微微一笑,道:“苏爱卿免礼。你江南一行,功绩显著,朕已知晓。今日召你前来,便是想听听你的详细汇报。”

苏蒙尘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缓缓讲述起自己在江南的点点滴滴。从初到江南时的满目疮痍,到如何组织百姓自救,再到如何推动经济复苏、改善民生,每一个细节他都娓娓道来,言辞恳切,情感真挚。

皇上听得入神,不时点头表示赞许。当听到苏蒙尘提到江南百姓在灾后重建中的坚韧与乐观时,皇上更是动容,感慨道:“百姓乃朝庭之根本,苏爱卿能心系百姓,实乃朝庭之幸。”

汇报完毕后,皇上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随后,他缓缓开口:“苏爱卿,你此次江南之行,不仅解决了水患,更赢得了民心。朕决定,升你为户部侍郎,主管朝庭财政与民生,望你能继续发挥你的才能,为朝廷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蒙尘闻言,心中既惊又喜。他深知,户部侍郎一职责任重大,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将有更多的机会为百姓谋福利。他连忙跪倒在地,叩谢皇恩:“微臣定不负圣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离开金銮殿后,苏蒙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江南百姓共同努力的认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新的岗位上更加努力,不辜负皇上的信任与百姓的期望。

苏蒙尘被任命为户部尚书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也引起了朝堂之上的轩然大波。这一日,金銮殿内,群臣聚集,气氛凝重而紧张。一些大臣,尤其是那些资历深厚、位高权重的老臣,对苏蒙尘的年轻与资历表示了强烈的质疑。

“陛下,苏蒙尘虽在江南有所建树,但终究年轻气盛,资历尚浅,如何能担此户部尚书之重任?”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率先发难,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满与担忧。

“臣附议,”另一位大臣也站了出来,补充道,“户部掌管朝庭财政,责任重大,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朝庭动**。苏蒙尘虽有才能,但缺乏足够的经验与历练,臣恐其难以胜任。”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反对之声此起彼伏。苏蒙尘的名字仿佛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他的年轻与资历成了众人攻击的靶子。

然而,面对群臣的质疑,皇帝却显得异常坚定。他微微一笑,目光深邃,仿佛早已洞察一切。“诸位爱卿,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十七岁便出任秦国的宰相,他年轻吗?资历浅吗?但谁又能否认他的才能与功绩呢?苏蒙尘在江南的表现,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的才能与担当,朕心中自有分寸。”

皇帝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流,瞬间平息了朝堂上的喧嚣。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苏蒙尘的信任与期待,也透露出对年轻才俊的赏识与重用。

“再者说,”皇帝继续说道,“朕一言既出,岂有收回的道理?苏蒙尘担任户部尚书,是朕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是朝廷对年轻才俊的一种鼓励与肯定。朕相信,在苏蒙尘的带领下,户部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皇帝的话语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群臣闻言,纷纷噤声,不敢再妄加议论。然而,就在此时,一位支持苏蒙尘的大臣站了出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陛下圣明!苏蒙尘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陛下一言既出,岂有收回的道理?臣相信,在苏蒙尘的治理下,户部定能蒸蒸日上,为朝廷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位大臣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提振了苏蒙尘的信心。他感激地望向这位大臣,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来自皇帝与群臣的期待与压力,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与信念。

“臣定不负圣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苏蒙尘的声音在朝堂上回**,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自信。他深知,这份荣誉与责任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与期待,更是对江南百姓与朝廷的信任与重托。

朝堂之上,气氛逐渐缓和。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苏蒙尘的表态表示了赞许。他深知,苏蒙尘的任命不仅是对他个人的重用,更是对朝廷用人制度的革新与突破。他期待着苏蒙尘能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大放异彩,为朝廷和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与希望。

退朝的时候,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金銮殿前的青石板上,为这庄严的场合添上了一抹柔和。苏蒙尘身着官服,步伐稳健地走出大殿,心中既有对皇帝信任的感激,也有对未来挑战的期许。他的身影在朝臣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既有因年轻而带来的朝气,也有因责任而生的沉稳。

“苏大人,恭喜高升啊!”一位面容和善的中年大臣快步上前,拱手祝贺。此人乃礼部侍郎李慕白,平日里以正直著称,对苏蒙尘在江南的政绩早有耳闻,心中颇为敬佩。“您在江南的功绩,我等皆有目共睹,此番升任户部尚书,实乃众望所归。”

苏蒙尘连忙回礼,谦逊道:“李大人言重了,蒙尘初来乍到,还需各位前辈多多指教。今后若有不当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苏大人太过自谦了。”李慕白笑道,“以您的才学和胆识,定能引领户部走向新的辉煌。我等自当鼎力支持。”

正当两人交谈之际,一旁走来几位大臣,其中一位身着华丽官服,面容略显刻薄的老者,乃是工部侍郎赵元朗。他斜睨着苏蒙尘,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阴阳怪气道:“哎呀,苏大人真是年轻有为啊,这户部尚书的位置,怕是还没坐热乎呢,就已经成了京城的新星。只是,这升得太快,未必是好事啊,年轻人还是得多历练历练,免得摔得太狠。”

此言一出,周围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几位原本想上前祝贺的大臣,闻言也停下脚步,面露犹豫之色,显然对赵元朗的话有所顾忌。

苏蒙尘面色不变,淡然一笑,道:“赵大人教训的是,蒙尘自知资历尚浅,故而在上任之初,便已做好虚心学习、勤勉工作的准备。至于摔不摔得狠,我想,只要心中有国,行事有度,便无惧任何挑战。至于历练,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大人,都是在风雨中一步步走过来的,蒙尘自然也不例外。”

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巧妙地回击了赵元朗的挑衅,让在场的众人都暗暗点头。赵元朗的脸色微变,却也不好再发作,只能干笑两声,借故离开。

“好一个心中有国,行事有度。”这时,一位身着朴素,眼神睿智的老者缓步而来,正是前朝元老、现任国子监祭酒的魏无忌。他拍了拍苏蒙尘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苏大人,你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但切记,权柄越大,责任越重。希望你能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先,不负陛下厚望。”

苏蒙尘恭敬地行礼,道:“魏大人教诲,蒙尘铭记于心。定当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负陛下与诸位前辈的信任。”

周围的大臣见状,也纷纷上前,或表达祝贺,或分享经验,或提出期望。苏蒙尘一一回应,态度诚恳,举止得体,赢得了众人的好感与尊重。

“苏大人,你初来乍到,对这京城的事务或许还不熟悉,若是有需要,尽管来找我。”一位身材魁梧,面容憨厚的武将——禁军统领张虎,拍了拍胸脯,豪爽地说。

“多谢张将军美意,蒙尘若有需要,定当请教。”苏蒙尘感激地说。

随着交流的深入,苏蒙尘逐渐感受到了朝堂之上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微妙的政治生态。他明白,要想在户部站稳脚跟,不仅要依靠皇帝的信任,更需赢得同僚的支持与配合。因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诸位大人,蒙尘初入户部,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日后还望各位多多指教。”苏蒙尘再次向众人行礼,语气诚恳而谦逊。

晚春楼,这座位于京城繁华地段、装饰典雅的宅邸,是苏蒙尘与妻子玲珑温馨的家。夕阳的余晖透过精致的窗棂,洒在雕花大**,给这个家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

苏蒙尘踏入晚春楼,脚步轻快,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解下官服,换上舒适的常服,便径直走向内室,寻找那个总是能让他心安的人——玲珑。

玲珑正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本诗集,静静地品读。阳光洒在她的脸上,为她那温婉的容颜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目光温柔地与苏蒙尘相遇,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仿佛已经预知了他的喜悦。

“夫君,今日朝中有何喜事?看你满面春风的样子。”玲珑轻声问道,声音柔和而关切。

苏蒙尘走到玲珑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玲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陛下今日正式任命我为户部尚书了。”

玲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喜悦所取代。她站起身,走到苏蒙尘面前,双手轻轻搭在他的肩上,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夫君,这真是太好了!我就知道,你的才能与努力,终会得到朝廷的认可。户部尚书,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位置啊。”

苏蒙尘感受着玲珑的温暖与鼓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是啊,玲珑,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支持与陪伴。在江南的那些日子,是你给了我最大的动力与勇气。如今,我能有此成就,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玲珑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夫君,你我夫妻一体,你的成就便是我的荣耀。只是,这户部尚书一职责任重大,你可要好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哦。”

苏蒙尘点头,神色坚定。“放心,玲珑,我定会全力以赴,不负陛下与朝廷的信任。而且,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玲珑闻言,眼中满是柔情与敬佩。“夫君,你总是这样心怀天下,为民请命。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户部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我,也会在家中为你打理好一切,让你无后顾之忧。”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的心紧紧相连。

一层银纱。他们并肩而立,仰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满足。

“玲珑,你知道吗?每当我忙碌了一天,回到晚春楼,看到你,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苏蒙尘轻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深情与感激。

玲珑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夫君,我也是。每当我看到你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忙碌,我就觉得你真的好伟大。我愿意一直陪在你身边,为你分担一切。”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的心更加紧密地相连。他们手牵手,漫步在月光下,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也愈发亲密。某个夜晚,苏蒙尘在书房处理公务,玲珑则在一旁为他研磨。两人虽然默默无言,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暧昧与甜蜜。

苏蒙尘抬头看了一眼玲珑,只见她正专注地为他研磨,神情认真而温柔。他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笔,走到玲珑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玲珑,你真好。”

玲珑抬头看向苏蒙尘,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夫君,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

苏蒙尘看着玲珑那双明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冲动。他轻轻将玲珑推开,让她坐在一旁,然后自己也坐了下来,与她面对面相视而坐。

“玲珑,你知道吗?自从我遇到你,我的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你就像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我的人生。”苏蒙尘深情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真挚与感动。

玲珑闻言,眼中泛起了泪光。“夫君,我也是。自从我遇到你,我就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宿。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甚至是我的生命。”

苏蒙尘紧紧握住玲珑的手,感受着她的温暖与坚定。“玲珑,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守护你、爱护你。”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的心紧紧相连。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仿佛要将对方融入自己的身体里。那一刻,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世界,只有彼此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暧昧日常也愈发甜蜜。某个清晨,苏蒙尘醒来,发现玲珑正躺在他的身边,安静地睡着。他轻轻抚摸着玲珑的脸庞,感受着她的呼吸与温度。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幸福与满足。

他轻轻起身,为玲珑准备好早餐。当玲珑醒来,看到桌上的早餐和苏蒙尘那温柔的目光时,她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幸福。他们一起享用早餐,聊着家常,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他们的日常充满了甜蜜与温馨。有时,他们会一起在园中散步;有时,他们会一起品茶、赏花;有时,他们会一起弹琴、下棋……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爱与温暖。

在这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里,苏蒙尘与玲珑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甜蜜日常。他们的爱情如同那轮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