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时会试刚刚结束,众多学子还等着朝廷的安抚。
他们在经历了数日紧张激烈的科考之后,身心俱疲,正渴望听到朝廷的一句褒奖与肯定,以便安下心来为国效力。
再加上虽然这次只是演武比赛,并非真正战场上的生死较量,但毕竟刀枪无眼,万一出了什么差池,难免会给这些满怀希望的年轻人才们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或伤害。
因此,是否让众位文官回避一二,以确保演武期间的安全与秩序。”
李承影恭敬地说道,语气中带着恳求之意。
襄城伯李大信却毫不买账,他猛地站起身来,用一种挑衅般的眼神望向李承影,“怀来伯此言差矣!既然称之为‘演武’,那便意味着不仅要让陛下亲自见证士兵们平日里训练之成果,同时也给朝中文武百官一个展示军队实力的机会。
要知道,我们大明朝每年都要花费数百万两白银用于加强国防建设、训练精兵强将,难道就不应该让所有人看到这份投入到底值不值得吗?还是说,怀来伯您其实是担心自己手下的人在比试中表现得太差,从而丢了面子呢?”
听完这话,李承影缓缓转过身去直视着对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苦笑之情。
原本以为同为土木堡出身的老战友之间至少能够保持最起码的理解与尊重,没想到从离开宣府那一刻起,李大信就处处针对自己。
无论是决策会议上的争执,亦或是日常工作中那些看似无意实则暗藏机锋的话语,都让他深切感受到了来自这位老相识满满的敌意。
不过他显然是误会了李承影,李承影之所以不让文官参与,其实是出于对勋贵们的考虑。
这些勋贵们平日里耀武扬威,自视甚高,若是当着这么多文官的面输得一败涂地,那他们的面子往哪里搁?这可是关乎荣誉的大事,一旦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既然李大信提了出来,那么就干脆把这一切都摊开来说清楚好了。
这个一直困扰着朝廷的老问题,就如同一个脓疮一样,藏在暗处只会越长越大,最后变得难以收拾。
只有彻底将它暴露在阳光下,让每个人都看个清清楚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将来再推行军制改革时,才不会有人因不满而出来捣乱或反对。
“好!既然如此,微臣恳请各位移步校场!”
李承影坚定地说道,语气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知道这次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很多人的命运,但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个人的小利小弊必须放在其次。
刚刚走出午门,李承影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原本应该安静无人的空地上竟然挤满了人群,这些人正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什么。
他心里十分纳闷,按理说此刻科举放榜,大多数人都应该聚集在贡院那里,为什么皇宫外却来了这么多人?
正当李承影满脑子疑问之时,一名身着禁军制服的年轻人匆匆跑来,在距离不远的地方停下脚步后,恭敬地禀报:
“启禀陛下,新科会元柯潜率领一众新科会士在外等候怀来伯的到来。”
这位年轻侍卫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在场每个人都能清晰听到。
显然,这次的来访者不仅仅是普通的学子,而是新科状元及其同窗好友。
他们的到来无疑给这个原本平静而又略显沉重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期待。
有意制造今天的混乱局面。
然而,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群文人竟然展现出了极高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仿佛是对自己的一次善意行动做出了正面回馈。
这让他颇感措手不及。
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便心中满腹委屈,也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了。
李承影不得不鼓起勇气,第一个走出人群,向聚集在一起的年轻人迎面走去。
他脚步虽稳,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般动**不安,毕竟接下来要如何应对,他自己其实也没有底细可言。
"恩师在上,请受我们七人深深一拜。”
首先跪下的,是柯潜。
这位新晋会士用着极其恭敬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前辈的尊敬之心。
随后,田正鑫、詹诗源、张宇、田梦雨、李正庭以及陈广义也一一跟随着跪了下来。
七名朝气蓬勃的新面孔齐刷刷地向着李承影俯身致意,场面颇为壮观震撼。
此刻,李承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几乎快要站不住脚了。
脑海中闪过曹鼐等“楚党”八大金刚的身影——那群曾经给自己带来无数麻烦但也收获了不少支持者的朋友。
再看看眼下新增加的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李承影无奈地发现,自己这个所谓的‘楚党’恐怕想不承认都没有办法了。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让他意识到前路漫长且因为还未经过殿试的最终考验,中榜的举子们尚不能被正式称为进士。
尽管大明历史上很少有在这一环节落马的情况发生,但大家仍然习惯性地以“会士”相称,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既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现在的尊重。
天顺帝微微转过头,目光落在了李承影身上,那一瞥间仿佛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这件事是你引发的麻烦,就由你自己来解决吧!”
他的神情虽未显露出多少愤怒或不满,但从那坚定的眼神里不难读出其中蕴含的决心与责备。
面对如此境况,李承影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起初,他只是想通过一些手段给予那些日渐嚣张跋扈的文官群体以警告,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和支持。
如今局面已成,再想抽身却也无处可逃,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无奈之下,李承影缓缓迈步向前,每一步都踏在了无数双期待与质疑交织的目光之上。
就在他即将走到人群中央时,一道响亮而坚定的声音从下方传来:
“恩师高德如山,在上请受弟子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