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不由得湿润起来,他知道这位朴实善良的女人其实是担心自己最终会亏损严重以至于无法承受啊!因此才会提出如此贴心且周到的方案。
“婶子!”
许安急忙摇了摇头以示拒绝:
“您这样说怎么可以呢?照您这样的计算方式,岂不是意味着只有在盈利的情况下我才有责任。
相反地,在面临失败之时反倒是您单方面为我背负起了所有的风险?”
说到激动之处,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真诚与坚定:“既然是合作那就应该是风雨同舟,不论成败荣辱我们都要一起承担!这样才对得起您的信任啊!你看怎么样呢?”
“你要是不同意的话,就只当这五两银子是我借你的。
就算将来赔光了,也只能算我自己赔的。”
怕她还会反对,许安又特意加重了语气,眼神里透着坚定与诚意。
“毕竟这是我自愿承担的风险,与你无关。”
“行行行,咱们合伙吧!”
全柱婶看着许安这样认真,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温暖和感动,嘴角也挂上了满意的笑容。
在这个小村庄里,能找到这样真心愿意分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人实属不易,更何况这个小伙子平时也颇有信誉。
“这还差不多,我可是为了这个主意琢磨了好几天呢。”
许安见她同意后也是松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变得轻松起来,甚至有些兴奋。
“说实话,这次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发财的好机会,但是至少能保证不赔本。
你知道,我们这里的生活条件本来就艰苦,有点儿收入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之所以会这么有信心,自然是有原因的。
许安心想,在这片土地上过冬的人们,总是需要用尽一切办法来应对那刺骨寒冷的北风。
“村里人们对付手冻伤的方法很是简单粗暴,但效果不错——那就是给自己冬天穿的棉衣袖子上面再缝制一段额外长的部分。
这样做是因为干活时难免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脏东西。
如果整只袖子做得太长,在需要清洁的时候拆洗就会十分不便,而单独缝制一截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休息时候嘛,方法更加直接。
大家只需要把手交叉放进另一侧袖筒内紧紧抱着,整个人就像是缩成了一个球似的蜷曲起来。
虽然看起来可能有点滑稽甚至不够得体,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让自己感到暖和才是最重要的事。”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采取这种方式取暖。”
许安微微皱眉说道,“那些自觉家教良好、自认身份较高的家庭,包括读书人家庭,往往认为这种做法缺乏礼仪感而避之不及。
因此他们寻找其他更为优雅但也更贵重的方式来抵御寒冷。”
这样的习俗和背景让许安看到了商机——或许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良这项看似不起眼的传统技艺?
所以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手炉成为了最受大家欢迎的取暖工具。
然而,手炉也有其不便之处:
小巧精致的外形虽然方便携带,但正因为如此它无法容纳太多的燃料。
一旦火光渐弱直至彻底熄灭,那曾经带给人片刻温暖的小玩意儿便失去了全部作用,只能无奈地留在手中,冰冷而沉寂。
相比之下,皮手笼所带来的那份暖意则要更为舒适持久得多。
将双手探入其中,仿佛被柔软细腻的皮毛包裹住一般,立刻让人感到从指尖到掌心每一个角落都被恰到好处地呵护着,整个世界瞬间变得安逸而美好。
然而这等奢华之物,并非寻常人家所能轻易拥有。
在普通百姓看来,想要置办几件像样的皮质手笼几乎成了奢望——动辄几两、十几两甚至几十两白银的价格实在是让人难以承受。
对于靠辛勤劳动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他们来说,这样的开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与之相对,手套则显得更加亲民实惠。
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居家使用,随时随地都可戴上以抵御严寒。
不需之时,脱下来随手一塞也十分简便快捷。
更重要的是,手套的造价非常低廉,即便是家境较为拮据的家庭,也能负担得起为家人添置几双保暖用品。
如今正值天下太平盛世,有条件送子女去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了。
仅以自己所在村庄里的学堂为例,平日里就有三四十名孩子在里面学习。
倘若放眼整个镇子乃至更广范围内的话,这样的场景更是随处可见。
人们之间难免会互相比较,在这种氛围之下,若是自家孩子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佩戴上漂亮温暖的手套,无疑是会被看作是落伍的表现,因此,即便再怎么节省,家长们也都尽力给孩子们配上这一份小小的骄傲。
只不过是一件价值几文钱的小事罢了,家长们却都乐意为此长脸。
毕竟,在村子里面子这东西有时候比金钱还重要。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前能有点儿光鲜的样子。
“阿安,我怎么觉得你现在的鬼点子越来越多了?你还真是那个从小跟我一起玩到大的阿安吗?”
大壮幽幽的声音在空气中缓缓响起,这句话虽平淡无奇,却像一根细针一样刺进了许安的心脏,顿时让他浑身一震,冷汗直冒。
“哎呀,你说什么傻话呢?要不是我还真的是阿安,你能信吗?”
许安尽力保持着平静的姿态,试图用这种干巴巴的玩笑来掩饰自己此刻慌张的心情,只是连他自己也明白,这份伪装实在是太勉强了。
“嘿,我就知道你不会说实话……我当然不信!”
大壮的话音落下,两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声中似乎隐藏着复杂情绪。
接下来的计划是,他们需要找一个熟练的匠人,用两天时间制作出专门用来烤地瓜的大铁桶手推车。
这段时间恰好给许安足够的时间去镇上采购做手套所需的所有材料。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发生,未来的日子,每天他都得带着满满的期望与辛勤前往这个熟悉的市场,贩卖这些温暖人心的食物。
然而,每天往返奔波实在不是长久之计——不仅许安自己难以承受如此重负,就连那辆可怜的手推车恐怕也无法长期承受这般折磨吧!
于是乎,在决定好一切之前,第一步便是解决存放问题。
带着几分忐忑又满怀期待的心情,许安率先找到了猪肉江求助。
要知道,在镇上人脉广泛如他般的朋友还真不多见。
得知朋友的想法后,这位热心肠的汉子毫不犹豫地拉着许安直接去找了管理这片市场的负责人商谈。
从价格咨询直至合同签订,所有琐碎之事皆由猪肉江代为操持完毕,直至一切准备就绪才放心离开。
这一举动再次令许安深刻感受到了邻里之间难得的情谊以及那份久违而又温馨的帮助之情。
从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出来,许安心中已经清楚自己接下来的目的地。
他的脚步稳健有力,穿过繁忙的小巷和摊位,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家门面虽不起眼,但名声颇好的布庄前。
这个布庄就是几天前他和二妞两人曾经拜访过的那个地方,在这里几乎能够买到所有做手套所需的所有材料,质量也有保证。
踏入店铺门槛的那一刻起,一股温暖而又略微带着潮湿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
布庄的老板娘显然对他印象深刻,一看到是他,立马放下手中正忙活着清点货品的工作,快步迎了来。
“哟,这不是许大官人吗?什么风把您吹到这儿来了?”
女子笑盈盈地说着,言语之间满是热情。
“这次来是要采办些什么呢?尽管吩咐好了,老娘保证给您准备得妥妥当当。”
得知眼前这位年轻小伙子打算自制些御寒用品后,老板娘更加卖力了,不仅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给他需要的各种面料,而且还特地嘱咐伙计将仓库里储存的最佳棉花全部打包给对方,每斤还额外让利两文钱。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在物资相对匮乏、物价飞涨的日子里,哪怕是一文钱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也是值得精打细算的事。
除此之外,善良的店主还不忘添上几根专门用来缝纫长衣物用的大号绣花针作为小礼物赠予他——这些都是市场上很难买到的优质手工工具。
随后,在老板娘的带领下,许安亲自前往了堆满货物的库房深处,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雅而陈旧的味道。
正当他在琳琅满目的架子间来回穿梭挑选时,意外发现了藏在角落里的两捆久未售出的白棉布。
尽管由于存放年代较远导致表面微微泛黄,但实际触摸起来仍旧柔软如初,且没有任何被湿气侵蚀过的迹象。
想到家中孩子们穿着这样的贴身衣物定会感到舒适无比,他不禁点了点头,决定将它们一同购入。
交易顺利完成之后,考虑到手头物品繁重不宜单凭人力运送回家,许安干脆又花钱雇了一辆马车负责运载所有购买来的材料前往目的地。
随着车厢晃动前进,在乡间曲折泥泞的小道上留下了一串深浅不一的痕迹,终于抵达目的地全柱家门前停下。
跳下马来,许安兴奋地向前来迎接的老妇说道:
“婶子,瞧我买回来了这些东西,总共花费是三两纹银外加四百五十枚铜板,特别是这两段布匹,我们两家正好可以一人分得一段,用来做里边穿的贴身衣服再合适不过了。”
说着的同时还比划了一下布卷的大致宽度,“布庄的好心老板娘给了我一个极其划算的价格,完全是按照处理零星剩余物资的那种秤量方式算账滴!实在是太划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