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5:神医致富,将妻女宠上天

第174章 琢磨哮喘

字体:16+-

张大山斜了一眼,语气带了几分鼓励,

“继续。”

张二虎咽了口唾沫,努力回想,

“然后用针扎他的穴位,止喘穴!那小针一进去,孩子脸色就好多了,跟换了人一样!”

“可惜啊,那只是救急手段,”

张大山唏嘘了一声,

“你光会扎止喘穴没用,后续怎么办?为啥要扎它?病根在哪儿你知道吗?”

张二虎一听就怂了,像个被拎起来的鹌鹑似的,

“不、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不知道才有学的必要。”

张大山一拍桌,表情严肃了不少,

“听好了,气道一旦过分收缩,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死亡——尤其是孩子,气道本来就窄,发作起来更危险。”

张二虎当即打了个寒战,他想起昨天那个孩子煞白的小脸,顿时坐直了,眼里流露出不安:“这么严重啊,师傅,那咱们咋办?”

张大山慢条斯理地拿起桌上的一张解剖图,上面是一幅放大的人体气道系统,配以密密麻麻的注解。

他指着图纸上的气管部位,用平缓坚定的声音开始讲解,

“哮喘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气道的炎症和过敏反应,这会导致气道内壁分泌粘液增加,肌肉**,气管就像被竹筒一样死死箍住了。”

他说到这里,用力在图上一按,发出“啪”的一声响,

“这会直接让空气进不去!换句话说,患者喘不上气,不是肺不行了,是‘路’被堵死了。”

张二虎听得入神,连连点头,

“哦——原来是气管的问题,那师傅,昨天那个孩子为啥发作得那么突然?”

“可能是接触到了某种过敏源,比如花粉、冷空气,甚至是某些气味都会刺激他的气道。”张大山随手翻开一本标注了许多重点的草药典籍,指着其中几味常见的药材,

“咱的治疗目的就是解决两件事:一、让气道通畅,二、控制炎症。”

“刚开始用止喘穴是应急手段,真正要控制哮喘,还得后续这些药材调理。”

“嗯嗯!行”

张二虎一边听一边飞快点头,眼神透着浓浓的敬佩,

前厅,王三和李二麻利地脱下外套,卷起袖子,走到药柜旁开始一天的工作。

两人配合得默契,王三背对着药柜,轻声报着药材的名字,

“枇杷叶、款冬花、麻黄……黄连,25两;当归,13两,柴胡……嗯,差不多只剩7两了。”

李二埋头对照账本,用毛笔飞快地记下,时不时抬头补充一句,

“多记一份,麻黄这几天用得快,库存偏少了。”

“行,差不多今晚我就补货回来。”

王三甩了一下袖口,露出条纹泛黄的棉布衬衣,回头认真地确认药柜上堆叠整齐的草药。

就在这时,后院隐隐传来一阵声音,断断续续的,好像有人在讲课。

王三听了一会儿,立刻兴奋地抬起下巴,冲李二努了努嘴,

“听,张大夫又在说什么了!说不定今天还能听到个新方子。”

李二一听这话,果然也竖起了耳朵。

他放下笔记本拍了拍手,眉头一挑,唇边挂上一丝得意,

“咱师傅讲课的功夫,那可是头一份儿厉害。”

话落,李二动作放缓了几分,手指无意识地拨动着药材。

此刻,后院的声音逐渐清晰,张大山低沉的嗓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威严,

“哮喘多半是气道炎症的结果,加之过敏因素引发的气管**。”

“记住,它不是风寒或者单纯肺病,要从‘堵路’的角度去看!”

“堵路……”

张二虎的声音显得有些懵懂,

“那要真是过敏,该咋办?”

张大山顿了顿,语气也和缓几分,

“遇到这种情况,先甭慌,应急时针灸结合单方,比如‘苏子降气汤’,记得吧?”

“记得!苏子降气汤……苏子、陈皮、半夏……”

张大山点头摆手,又翻出一本药典递给他,

“接下来你得认真琢磨西药搭的事,计划看着飘,但每种药材和药效打架的后果,你考虑清楚没?”

张二虎低头挠着脑袋,

“还没想那么细……不过师傅,咱们能不能给病人开点日常药膳辅助?”

“我琢磨着,让那些个体弱多病的小娃娃们平时吃点润肺的食材,比如雪梨、银耳啥的……”

张大山闻言眼睛一亮,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嗯……想法还可以。日常防护确实是个方向,既方便还能减少发病率,就看你愿不愿多花点功夫。”

“行了,趁病房里空的,晚上做个病例整理,我抽空儿看看。”

后院的两个声音一来一回,听得王三忍不住停下了手中活计,回头努了努嘴,

“二虎哥居然还能提点自己的见解了。”

“你小声点!”

李二压低了声音,也忍不住侧耳,脸上露出了一丝同样的惊讶,

“不过,怪不得大山哥肯带着他,看来真还受教了。”

他们话虽如此,但四只耳朵一刻也没离开过后院的那边。

张二虎点点头,和张大山一前一后走进了前厅。

此时的儿科诊室里,称得上“人烟稀少”,只有一个年轻母亲抱着睡着的孩子等待,

张大山简短地交代了几句,然后转身出去了,似乎要去前厅安排其他事务。

张二虎搬来厚厚一叠病历,低头开始工作。

他的眼神时而专注,时而会偶尔蹙眉,

遇到一些记不清楚的细节,总会抬头钻心地想好一会儿。

“苏子降气汤治疗哮喘的效果,结合针灸的辅助……嗯,这个要记清楚。”

张二虎咕哝一句,钢笔在纸面上沙沙作响。

他时不时拧紧眉头,一旦遇到不确定的内容便划一道,打算又去请教张大山。

不一会儿,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孙思邈大夫端着茶杯晃进来。

他那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衫随意地披着,脚步缓慢却不失稳重。

他的目光扫过埋头疾书的张二虎,微微侧头,似乎有些好奇。

“二虎,在写啥呢?”

孙大夫语气不缓不急,茶杯盖一开一合,发出清脆的响声。

张二虎听到这声音,立刻抬起头,咧嘴一笑,

“孙大夫,我哥让我整理些病例,用来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