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无论什么时候,杨柳都要在自己的腋下夹一颗药丸。
如果是冬天还好,臭味只有与她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闻到。
只要气温回升,臭味就能散发出去,让周围一两米距离内的人也能闻到。
所以,很多试图接近杨柳的人,都被这种臭味熏过。
也正因为如此,杨柳这个“臭丫头”的外号才不胫而走,越传越广。
昨天晚上,杨柳洗过澡,换了干净衣服。到了今天早上,她以为不与外人接触,就没有再用那种药丸。
没想到,杨金山离她稍近,立即就发觉异样。
杨柳没说话,求援地看了看陈援朝。
陈援朝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金山师兄不是外人,也能帮我们保守秘密,你不要担心!”
他这么一说,杨金山反而更迷惑:“你们还有什么秘密吗?”
陈援朝郑重说道:“柳柳其实并没有什么病,这种臭味都是她自己弄出来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杨金山问道。
杨柳说道:“我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我不把自己弄点毛病出来,会有无数个坏人打我的主意!”
杨金山这才明白:“妹子,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保守秘密,连我爹、我娘、我媳妇,我都不告诉他们!”
陈援朝笑道:“也不是不能说!等哪天我带着柳柳去拜见师父和师娘,再亲口跟他们说这事!”
他早就想过了,杨柳这种情况,也不能一直都夹着药丸。被那种臭味熏久了,杨柳非抑郁不可。
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人群,不再使用药丸,就像现在这样,住在平时根本没什么事的文化站里。
陈援朝本人也必须尽快强大起来,担负起保护杨柳的重任。
至于杨柳的这个秘密,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告诉杨老九夫妇,也能得到他们的庇护。
杨金山松了口气:“那行,希望你们能早点去我家,我爹娘早就想见见妹子了!”
陈援朝回头问杨柳:“过一段时间,我带你去拜见师父、师娘,你没意见吧?”
杨柳倒是很大方:“可以!但是,我刚刚跟队长请了病假,如果到处乱跑,被田集大队的社员看到,会不会有人质疑我的病?”
杨金山忙说:“不会的!田集在黄堂街的西北,我家在黄堂街的东南,不在一个方向上。田集的人根本看不到!”
杨柳却还不敢做出允诺:“这街上认识我的人多着呢!”
她来这里插队两年,“臭丫头”之名,年轻人都知道。
杨金山又说:“你们可以晚上去!”
杨柳笑着点头:“那好吧!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吧!”
这段时间的气温还是不稳,但这只是借口,她还是有点顾虑,去看望陈援朝的师父,自己是以什么样的身份。
是以徒弟媳妇吗?似乎还有点早哎!
陈援朝笑道:“好,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们继续排练,柳柳做我们的第一个观众!”
上午排练结束,杨金山回家,陈援朝和杨柳做午饭。
吃过午饭,陈援朝让杨柳躲在房间里,他把文化站的大门锁上,骑着车子出去走街串巷。
前面就是红星公社下属的赵墩大队,陈援朝一进村,就放慢车速,专往一些老年人身边骑。
之所以要找老年人,是因为老年人才会收藏一些老物件。
前些年,上面号召破四旧,年轻人思想激进,把他们能接触到的一些古董文物全部破坏,着实让人心疼。
反倒是老年人知道老物件还能换些钱,就偷偷地藏起来,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们也会把老物件出手的。
前面有一个衣着破旧的老太婆,领着个营养不良的小男孩。
陈援朝骑着车子超过他们,在下一个路口停下,站在那儿,东张西望,嘴里还念叨着:“溜、月、汪、泽、中、申、星、张、爱、驹……”
如果是一般人从他身边经过,很有可能会把他当成神经病。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念经呢!
如果是懂行的,或者在江湖上混过的,一听就知道,陈援朝说的是江湖春点。
所谓的“春点”,就是黑话。
在春点中,溜、月、汪、泽、中、申、星、张、爱、驹依次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另外,还有“草山”指的是香烟,“火山”指的是酒,“上坑”指的是吃饭……
春点的内容十分博杂,一般人很难学全了,够用就行。
陈援朝前世混商道,什么东西都懂一点。
他知道,此时的自己必须以一个江湖人的形象出现,那些家中有古董的人才会相信他,并且愿意把古董卖给他。
如果他不说春点,让大家以为他是个又红又专的革命小将,那么任何人都不会承认自家有古董,他出多少钱,别人都不会搭理。
这种革命小将什么事都做得出,他们抢去你的古董,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曾经有红卫兵小将冒充江湖人到乡下骗古董,因为春点说错了,被人识破,打个半死。
那老太婆领着小男孩,从陈援朝的身边经过,听到陈援朝口中念叨,就问道:“小大哥,你是干什么的?”
很显然,这个老太婆在解放前也不是一般人的。
陈援朝掏出“大前门”:“大娘,来一根草山!”
“那就来一根!”老太婆毫不客气。
陈援朝给老太婆点上,又掏出一颗糖块,给小孩子。
然后,他才说道:“大娘,我想收点旧物件,你家有吗?”
老太婆吐出一口烟:“旧物件,我肯定有,就看你能出什么价?”
一般来说,确定对方身份之后,就不会再用春点。一般人会的不多,就算春点大师也不想说,那样太累。
陈援朝笑道:“大娘,那要看你的物件是什么,我们看物论价!”
“就怕你不识货!”
“不识货还敢出来跑江湖吗?家有千顷良田,也不够赔的!”
老太婆也笑了:“那行,你且等一会儿,我回家拿两件,看你识得不!”
“行,大娘你慢点,不急的!”
老太婆带着孙子向附近的一户人家走去,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她才警惕性十足地走出家门。
陈援朝计算她的脚程,来回也不过三分钟,也就是说,剩下的十七分钟,都浪费在家里了。
“这老太太把东西藏得可牢靠,可能连子女都不知道吧!”陈援朝暗暗吐槽。
老太婆这次没带孙子,速度也快了一倍,她来到陈援朝的面前,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着一个小方块:“这个你认识不?”
陈援朝把脑袋凑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田黄石。
田黄石,最早产于福州寿山乡“寿山溪”畔的水稻田里,因为色泽鲜黄而得名,可以雕成各种摆件或者印章。
用三根指头捏着的田黄石,只能是印章。
他笑道:“田黄石,谁不认识?”
说着,他指着地面:“大娘,你放在地上,我仔细看看!”
他是绝不会直接从老太婆手里接过的,以防被讹。
老太婆把田黄石印章放在地上,陈援朝这才拿起来,仔细端详。
只见印章四面分别雕着梅、兰、竹、菊,底面有四个篆体小字——“龙岩居士”。
陈援朝心中一喜:“好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