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怎么不造反了?

第105章 石油

字体:16+-

在秦丘的大力推动下,大秦的工业革命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短短数年,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曾经宁静的村庄,如今已被林立的工厂所环绕。

巨大的烟囱高耸入云,喷出的滚滚浓烟,宛如一条条腾飞的巨龙,宣告着大秦工业的崛起。

走进工厂,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

纺织厂中,先进的纺织机器飞速运转,棉线在机械的穿梭下,迅速变成一匹匹色彩斑斓、质地优良的布匹,不仅满足了国内百姓的日常需求,还远销海外,为大秦赚取了丰厚的财富。

钢铁厂内,通红的铁水在巨大的熔炉中翻滚,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将铁水浇铸成型,制造出大量坚固耐用的钢铁制品,从建筑材料到兵器农具,种类繁多,极大地推动了大秦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

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大秦的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税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使得朝廷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教育、水利、交通等各个领域。

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建立起来,如今的学校不仅再只是教四书五经,而是熟悉物理化学等学科全面学习,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为大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水利设施的完善,保障了农田的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饥饿问题。

四通八达的官道连接着大秦的各个角落,不仅方便了货物的运输,也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百姓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他们为了生计,每日在田间辛勤劳作,却依然难以维持温饱。

如今,工厂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人告别了繁重的农业劳动,走进工厂,成为了产业工人。

收入的增加,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不仅能够购买到各种生活必需品,还能有余钱改善居住条件,添置家具。孩子们也能穿上崭新的衣服,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学校读书。

街头巷尾,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处都能听到欢声笑语。整个大秦,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景象。

随着大秦工业革命的初步成果逐渐显现,秦丘自然是又把目光看向了老朋友北朔。

报杀父之仇的时机到了。

一日早朝,秦丘神色凝重,缓缓开口:“众爱卿,如今我大秦工业初兴,国力渐盛。而北方的大朔,不仅再多年前联合众国侵犯我大秦,现在仍然屡屡侵犯我边境,掠夺百姓财物,杀害无辜百姓。朕决定远征北朔,一劳永逸地解决边境隐患。”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户部尚书率先站出来,满脸忧虑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刻远征北朔并非良策。工业革命虽有成效,但目前国库仍不充盈,粮草储备也需为工业发展留有余地。

若远征北朔,长途跋涉,粮草运输耗费巨大,恐会拖垮国家经济,影响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

兵部尚书也附和道:“陛下,我大秦军队虽有白磷弹等先进武器,但北朔之地,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且敌军熟悉地形。贸然远征,我军恐会陷入困境,胜负难料。”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点头,言辞恳切地阐述当下不宜出兵的理由。他们深知秦丘的雄心壮志,但更担心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秦丘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他们所言不无道理。然而,他心中对北朔的忧患始终难以消除,于是说道:“朕理解诸位爱卿的担忧,但北朔的威胁一日不除,我大秦边境百姓便一日不得安宁。我们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退缩。”

这时,刘启铭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有一建议。不如先派遣使者前往北朔,与他们进行谈判,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发展工业,增强国力,扩充军备。待时机成熟,再考虑是否出兵。”

秦丘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说道:“刘小胆你就知道派遣使者。我大秦如今国力强盛,天下无二,还需要跟谁谈判?不过你所说的增强国力,扩充军备倒是没问题。

传朕旨意,虎啸军赴朔冥关,震慑北朔,可防不可攻。”

秦丘之所以同意了刘小胆的提议,是觉得以大秦现在的国力和科技,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秦丘凭借了记忆,找了几处油田的位置,决定先把石油开采出来。

第二日早朝,金殿之上庄严肃穆,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秦丘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随后高声说道:“众爱卿,朕深思熟虑后决定,即刻派人在国内勘探油田。

石油此物,对于我大秦未来的发展,可谓是重中之重,关乎国运。”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便热闹了起来,没有人知道石油什么。

工部尚书反应最快,他眉头紧皱,满脸疑惑地匆匆出列,双手抱拳,急切说道:“陛下,恕老臣孤陋寡闻,这油田究竟是何物?在这之前,老臣从未听闻。我大秦疆土辽阔,茫茫大地,毫无头绪,从何处开始勘探?如此兴师动众,岂不是劳民伤财之举?还请陛下解惑。”

秦丘神色平静,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耐心地解释道:“诸位爱卿,石油乃深埋地下的珍贵宝藏,将其提炼可得燃油,这燃油能驱动各类先进机器,是推动我大秦工业蓬勃发展的关键能源。如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若我大秦想屹立不倒,强大工业是根本,而石油就是这根本的根基。”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也站出来,连连摇头:“陛下,此举太过冒险,万一毫无所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让百姓心生不满,望陛下三思啊。”

紧接着,一众大臣纷纷附和,质疑声、劝阻声此起彼伏,朝堂上乱作一团。

“开采石油一事,朕并没有和各位商量的意思,此事诸位知道就好。具体事宜朕会安排下去,诸位只管配合。”

尽管大臣们心中仍充满疑虑,但看着秦丘不容置疑的坚定态度,也只能无奈地低下头,不再言语。

退朝后,秦丘将刘启铭单独留下,郑重地说道:“启铭,此次勘探油田的重任,朕就交给你了。你要明白,此事若成,大秦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刘启铭跪地,坚定地回应:“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