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怎么不造反了?

第106章 石油和汽车

字体:16+-

刘启铭领命后,迅速开始筹备工作。

他亲自挑选队员,从各地招募了精通地理、善于勘探的人才,组成了一支专业的勘探队伍。

出发前,刘启铭将队员们召集在一起,神色严肃地说道:“此次任务艰巨,我们要深入荒郊野岭,面临诸多未知的危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按照陛下的指引,就一定能找到油田。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队员们齐声高呼:“听明白了!”

踏上征程后,队伍遭遇了诸多棘手难题。正值盛夏,烈日高悬,地表温度急剧攀升,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大地如同被置于巨型蒸笼之中,地表热流涌动,队员们每迈出一步都要承受鞋底与滚烫地面之间的巨大摩擦力,脚步愈发沉重。

一名队员气息急促,艰难地开口:“刘大人,这酷热难耐,我们携带的储水也即将告罄,是否该寻一处阴凉之地稍作休整?”

刘启铭抬头望向天空,依据太阳高度角以及行进路程进行快速估算,思索片刻后回应道:“再坚持一阵,按地图标记与方位推算,前方不远处大概率存在水源。我们不能因这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大家再加把劲!”

在翻越一座海拔颇高的山脉时,山路蜿蜒曲折,坡度陡峭,加之山体岩石风化严重,脚下碎石滚动,路况极为复杂。

多名队员因为踏空或者脚下岩石碎裂,永远的留在了这个地方。

经过数天昼夜兼程、艰难跋涉,他们抵达一处地形独特的山谷。

一名队员凭借敏锐的地质观察力,兴奋地说道:“刘大人,此地岩石纹理、土壤成分与其他区域差异显著,依据陛下对油田地质的描述和《山川舆地志》中对此地地质特征的记载,会不会存在油田?”

刘启铭仔细端详周围地形地貌,从地层褶皱形态、岩石色泽与质地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沉思片刻后说:“有这种可能性,但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就妄下论断。大家分散开来,按照勘探流程,从岩石样本采集到周边水系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队员们迅速行动,手持简易的罗盘、地质锤等工具,有条不紊地在山谷中展开忙碌的勘探作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们的体能逐渐消耗,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大,多次严格按照勘探步骤进行的探寻都未发现油田的实质性线索。

一名队员情绪低落,沮丧地说:“刘大人,我们耗费这么长时间,却一直一无所获,会不会根本就不存在油田?”

刘启铭鼓舞道:“莫要灰心,勘探本就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陛下对此次任务寄予厚望,必然是基于详实的情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陛下的决策。再细致排查一遍,一定能找到。”

终于,在历经漫长艰辛的探寻后,一名队员在对一处岩石缝隙进行深度挖掘时,激动地大喊:“刘大人,快来!这里有黑色的粘稠物质渗出!”

刘启铭听闻,立刻飞奔过去。

他把渗出物和秦丘所说的石油原油相对比,观察其黏稠度、气味以及与周边岩石的化学反应,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大声说道:“没错,就是石油,我们找到油田了!”

队员们纷纷围拢过来,欢呼雀跃,激动得热泪盈眶。

消息快马加鞭传回朝堂,大臣们虽感震惊,但仍有不少人对石油的作用持怀疑态度。

工部尚书再次出列,犹豫着说道:“陛下,虽说找到了这油田,可这黑乎乎的东西,真有陛下所说那般神奇?老臣实在难以想象它能如何推动工业,还望陛下明示。”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疑惑。

秦丘微微一笑,并不着急,他下令迅速建立石油提炼厂,组织工匠们研究提炼技术。

很快,第一批燃油被提炼出来。秦丘命人将燃油注入新研制的机器中,这机器原本需要人力费力驱动,如今注入燃油后,竟自动飞速运转起来,效率比之前提高了数倍。

看到这一幕,朝堂上的大臣们惊得目瞪口呆。

工部尚书满脸羞愧,“扑通”一声跪地,说道:“陛下,臣有眼无珠,竟一直质疑这石油的神奇之处。如今亲眼所见,才知陛下所言非虚,陛下远见卓识,臣等望尘莫及,还请陛下责罚。”

其他大臣也纷纷跪地请罪,高呼陛下英明。秦丘看着这一切,心中明白,大秦的变革之路,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有了石油,汽车自然就要提上议程了。

要是制造和现代工艺一模一样的汽车肯定是痴心妄想,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制造大功率发动机,可以拉动大量货物,不考虑其舒适性,适量的降低其安全性,那就很简单了。

在一次朝会上,秦丘说道:“朕要制造一种无需马拉,依靠燃油驱动的车,它速度极快,能日行千里,可载人载货,诸位爱卿可有何建议?”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便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这听起来实在荒诞,车无马拉如何能行?这燃油又是何物?如此异想天开,恐怕会耗费大量钱财却一事无成啊。”大臣们再次议论纷纷,多数人都对秦丘的想法表示怀疑。

秦丘摇了摇头,心想看来早几年英格兰进攻的铁马,他们是都忘了,“还未开始就打退堂鼓,是我大秦男儿所为吗?不要犹豫了,即刻召集工匠,着手研制。”

秦丘自然不会考虑那帮不思进取的老帮菜的所想,要马上开始制造汽车了。

同时,干部年轻化也要提上议程了。

他召集了国内最顶尖的机械工匠,向他们描绘汽车的模样和功能,给他们画出了汽车各个零件的图纸,亲自参与汽车的设计与制造。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第一辆大秦制造的汽车终于诞生了。

这辆大货车不能说好看吧,只能说丑的起飞,但是确实能载着十几吨货物平稳的运行。

当汽车在京城的街道上缓缓启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时,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惊叹不已。

朝堂上,大臣们也惊得合不拢嘴。刚才还质疑的户部尚书赶紧说道:“陛下神思妙想,竟能造出如此神奇之物,实在是我大秦之幸,臣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紧接着,铁锻峰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