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這幾天時間對南方革命黨人而言可以說是戰略局勢最為明顯的一小段時間,雖然湖北前線依舊嚴峻,武漢三鎮淪陷在即,但是南京方麵的形勢卻是因為山東動亂而出現了好轉。
隨著南方聯軍的組建,江蘇,浙江等各部起義軍開始有了一個統一指揮部,不再是像前幾天一樣各管各的亂七八糟。聯軍總司令徐紹禎就是原先的第九鎮統製,名副其實的高級職業軍官,指揮水平可不像黃興那樣隻是個半吊子,正式組建南方聯軍後,他就向聯軍各部下達了各種的作戰命令,向南京方向集中,同時開始製定攻克南京的作戰計劃。
甚至給剛到達溫州的國民軍第一旅馬成發去了命令!
按照陳敬雲和其他幾個南方都督達成的組建聯軍協議,國民軍的第一旅被納入聯軍麾下,可是由於第一旅距離南京還太遠,所以第一旅要趕到江蘇南京參戰的話,估計得大半個月以後了,所以一時半會是沒有第一旅什麽事。
馬成接到徐紹禎的進軍命令後,先是給陳敬雲發去了電報,請求指示。陳敬雲對著地圖看了大半天,心裏也是猶豫不決,從心底裏說他是不願意把部隊派到南京去和北洋硬拚,這除了損耗自己的實力外沒有其他好處,但是從另外一方麵說,如果拿不下南京這南北和談恐怕也就成為泡影了。
南京的政治意義遠遠大於他的實際意義。
所以他還是給馬成下達了繼續北上的命令,不過他特意吩咐馬成,要謹慎再謹慎,慢慢走!
陳敬雲是打定注意了,如果南京之戰一帆風順,他就不去趟那個渾水了,原因很簡單,以後的南京政府是亂七八糟的,他陳敬雲遠在福州也得不到什麽實際好處,去了說不準連部隊都給人生吞了。如果說南方聯軍遭遇頑抗,短時間拿不下來南京的話,那麽他陳敬雲也就不能置身之外了,畢竟南方大局還是要顧的,沒有南北和談的基礎也就沒有他陳敬雲的未來發展,萬一要是因為拿不下南京導致和談失敗,北洋軍十餘萬大軍南下的話,他陳敬雲就沒地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