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是茶樹生理與生態需水的主要來源,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茶樹生育關係密切。茶樹的芽葉生長強度、葉片形態結構及其內含物的生化成分等指標,均以土壤相對含水率80-90%為最佳,而根係生長則以65-80%為好。在適宜的土壤溫度下,茶樹生長旺盛,體內含水量一般約占全株重量的60%左右,幼嫩芽葉含水率可達80%左右,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謝功能增強,物質代謝趨向合成,有利於體內幹物質的積累,使芽葉萌發快,數量多,嫩度好,內含物豐富。特別是鮮葉中氨基酸與多酚類物質的增加,對形成成香濃味醇的紅綠茶品質都較有利。但如果在旱季,當根係層土壤含水率降到田間持水量的60%左右,工伴有高濕與幹燥的空氣時,茶樹體內水分代謝很易失調,葉細胞容易產生質壁分離,破壞細胞透性,葉綠體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受到抵製,物質代謝趨向分解,體內幹物質的形成與積累減少,導致芽葉萌發生受阻,鮮葉產量與品質均要下降。實踐證明,凡旱季灌溉,使土壤溫度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90%的茶園,無論是鮮葉還是加工後的成品茶,其品質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比對照提高一個級。產量增加更顯著,一般可比對照增加30%以上,經濟效益較高。
但茶園土壤水水過多同樣有害,會使土壤物理性狀變劣,土壤空氣減少,削弱茶樹根係呼吸和吸肥、吸水能
茶樹生長需要的水分,主要靠自然降水供給。我國茶區雖多處在濕潤與半濕潤地區,但由於地域遼闊,自然地理因子複雜,雨水分布既有地區的差別,也有季節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個月中,分布也捉摸不定,時多時少,例如華南茶區,年降水量大多在1500毫米以上,多的可達2500毫米以上,對4-9月份雨量較集中,要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但由於當地氣溫較高,常使年蒸發量接近或超過年降水量;另外,還經常出現強度大、次數多的暴雨,因此雨水地表徑流與土壤蒸發較多,而能保存土壤供茶樹吸收利用的水分相應減少,尤其在冬春雨水很少,茶園常有旱情,西南茶區也常有冬、春連旱現象。但在長江中下遊廣大地區,春季雨水連綿,到7-9月,夏秋季又常出現間斷性高溫幹旱,直接影響茶樹生長和優質高的形成。這種雨水的時間長空間分布勻,既分散又難以預料。因此及時采取旱季茶園補充性灌溉措施,有利於實現穩定茶葉產量和品質。實踐證明,凡在幹旱季節對茶園進行合理灌溉的,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增產提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