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兵出橫山,再戰西北,關中震驚,汴京失色。
如三川口一戰,羊牧隆城孤守最前般,如今的細腰城,也是突兀的立在抵抗夏人的最前。細腰城依山而立,雖有山嶽為伴,但麵對前方無邊的平原,洶湧的夏國騎兵,有著說不出的孤獨落寞。
長天寂寂,狼煙四起。
遽然間,有號角聲嘹亮,啼聲隆隆,有一隊兵馬殺到細腰城前……
或許不應該說是兵馬,因為那隊騎兵騎的卻是駱駝!
駱駝高大,上架造型獨特的一個東西,那東西有半人來高,泛著金屬的光芒,內裝著拳頭大小的石頭。有一臂長達丈許,探向駱駝的尾部,手臂的盡頭有個大大的漏勺。駱駝衝刺的途中,鞍子上“咯咯”聲響,似有機關絞動,那手臂漸漸繃緊,等到那駱駝騎兵隊到了城前近二百步的時候,隻聽到一聲鼓響後,騎兵扭動機關,有石塊滾入漏勺之上,駱駝山上的金屬手臂急急揮動,緊接著,無數石頭砸向了牆頭。那石頭布空,甚至掩住了日光,帶著凜冽的殺氣。
城頭“通通”大響,一時間硝煙彌漫。
潑喜!
夏軍動用的是潑喜軍!
元昊建八部,創五軍。元昊的五軍中,有擒生軍、有撞令郎、有鐵鷂子、有山訛、還有一種就是潑喜軍。
騎中鐵鷂、嶺中山訛!鐵鷂子是元昊數十萬鐵騎中最犀利的騎兵,而山訛是元昊鎮守橫山最矯健的一隻軍隊。擒生軍規模浩蕩,殺傷力反倒不如鐵鷂子,主要以奪取勝,負責擄掠,幾乎黨項男人均能勝任,而撞令郎卻是黨項人俘虜精壯的漢人,負責充當肉盾,每次攻城拔寨時,黨項人都讓撞令郎這些肉盾衝鋒最前和宋軍廝殺,以減少黨項人的損失。但這幾隻軍隊其實主要的功能是在平原、山嶺作戰,唯一能發揮攻城作用的就是潑喜軍。
潑喜軍人數不多,黨項軍中共有不到千人,但每名潑喜軍均配旋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