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著中國通史

第39章 住行(1)

字體:16+-

住居,亦因氣候地勢的不同,而分為巢居、穴居兩種。《禮運》說:“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見上章)《孟子》亦說:“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滕文公·下篇》)大抵溫熱之地為巢,幹寒之地,則為營窟。

巢居,現在的野蠻人,猶有其製。乃將大樹的枝葉,接連起來,使其上可以容人,而將樹幹鑿成一級一級的,以便上下。亦有會造梯的。人走過後,便將梯收藏起來。《淮南子·本經訓》所謂“托嬰兒於巢上”,當即如此。後來會把樹木砍伐下來,隨意植立,再於其上橫架許多木材,就成為屋子的骨幹。

穴居又分穴兩種:(一)最初當是就天然的洞窟,匿居其中的。(二)後來進步了,則能於地上鑿成一個窟籠,而居其中,此之謂穴。古代管建設的官,名為司空,即由於此。(三)更進,能在地麵上把土堆積起來,堆得像土窯一般,而於其上開一個窟籠,是之謂,亦作複。再進化而能版築,就成為牆的起源了。以棟梁為骨格,以牆為肌肉,即成所謂宮室。所以直至現在,還稱建築為土木工程。

中國民族,最初大約是湖居的。(一)水中可居之處稱洲,人所聚居之地稱州,州洲雖然異文,實為一語,顯而易見(古州島同音,洲字即島字)。(二)古代有所謂明堂,其性質極為神秘。一切政令,都自此而出(讀惠棟《明堂大道錄》可見)。阮元說:“這是由於古代簡陋,一切典禮,皆行於天子之後,後乃禮備而地分(《揅經室集明堂說》)”。這是不錯的。

《史記·封禪書》載公玉帶上《明堂圖》,水環宮垣,上有樓,從西南入,名為昆侖,正是島居的遺象。明堂即是大學,亦稱辟雍。辟壁同字,正謂水環宮垣。雍即今之壅字,壅塞,培壅,都指土之增高而言,正象湖中島嶼。(三)《易經》泰卦上六爻辭,“城複於隍”。《爾雅·釋言》:“隍,壑也。”壑乃無水的低地。意思還和環水是一樣的。然則不但最初的建築如明堂者,取法於湖居,即後來的造城,必環繞之以濠溝,還是從湖居的遺製,蛻化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