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著中國通史

第63章 後漢的盛衰

字體:16+-

後漢自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起,至公元220年為魏所篡止,共計192年;若算到公元189年董卓行廢立,東方起兵討卓,實際分裂之時為止,則共得175年;其運祚略與前漢相等,然其國力的充實,則遠不如前漢了。這是因為後漢移都洛陽,對於西北兩麵的控製,不如前漢之便;又承大亂之後,海內凋敝已極,休養未幾,而羌亂即起,其富力亦不如前漢之盛之故。

兩漢400年,同稱中國的盛世,實際上,後漢已漸露中衰之機了。光武帝是一個實際的政治家。他知道大亂之後,急於要休養生息,所以一味的減官省事。退功臣,進文吏。位高望重的三公,亦隻崇其禮貌,而自己以嚴切之法,行督責之術,雖然有時不免失之過嚴,然頗得政治“嚴以察吏,寬以馭民”的秘訣,所以其時的政治,頗為清明。

公元57年,光武帝崩,子明帝立。亦能守其遺法。公元75年,明帝崩,子章帝立,政治雖漸見寬弛,然尚能蒙業而安。章帝以公元88年崩。自公元36年公孫述平定至此,共計52年,為東漢治平之世。

匈奴呼韓邪單於約諸子以次繼立。六傳至呼都而屍單於,背約而殺其弟。前單於之子比,時領南邊,不服。公元48年,自立為呼韓邪單於,來降。中國人處之於今綏遠境內。匈奴自此分為南北。北匈奴日益衰亂。公元89年,南單於上書求並北庭。時和帝新立,年幼,太後竇氏臨朝。後兄竇憲犯法,欲令其立功自贖,乃以憲為大將軍,出兵擊破匈奴。後年,又大破之於金微山(大約係今蒙古西北的阿爾泰山)。北匈奴自此遠遁,不能為中國之患了。

西域的東北部,是易受匈奴控製的。其西南部,則自脫離漢朝都護的管轄後,強國如莎車、於闐等,出而攻擊諸國,意圖並吞。後漢初興,諸國多願遣子入侍,請派都護。光武不許。明帝時,才遣班超出使。班超智勇足備,帶了少數的人,留居西域,調發諸國的兵,征討不服,至公元91年而西域平定。漢朝複設都護,以超為之。後漢之於域外,並沒有出力經營,其成功,倒亦和前漢相仿佛,隻可謂之適值天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