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情報得計
李定國成功構建情報網之後,朱明治下及其鄰國、藩屬國、滿清之地的大事小情,甚至雞毛蒜皮的事情都陸陸續續地在李定國的掌握之中,李定國招募的原錦衣衛和原義軍探子精英除了培訓新特工之外,還負責替李定國篩選從各地發來的情報。
有時候李定國也會檢查那些被他的情報團隊篩選掉的情報,一則防止情報團隊篩選掉重要的情報,二則看看那些有趣的情報逗逗趣。
某一天,他撿起了一則情報:因崇禎皇帝性情日漸暴戾,對治下官員動輒斬殺,而地方官員貪贓枉法也愈演愈烈,某些平民受地方官員迫害甚深,卻因地方官員官官相衛,冤屈無處可訴,隻得輾轉逃往京師告禦狀;有若幹平民很榮幸地遇到朝堂上碩果僅存的幾個正義官員,得達天聽,將那些貪腐的地方官員扳倒。方官員兔死狐悲,紛紛在京師安插人手,去攔截那些上京告禦狀的草民。與此同時,朝廷內閣生怕崇禎看清楚天下真正的大勢,便頒布法令,將上京告禦狀的草民人數跟當地官吏的烏紗帽掛鉤,讓那些當地官員對進京告禦狀的草民能在當地就攔,攔不住的在京繼續攔,千萬不能讓崇禎知道,寧可錯攔,不能漏掉一個。但是,那些地方官員阻攔草民時會遭受反抗,大明律裏並無針對性的法令對付那種情況,於是乎,河北滄州通判某人天才地發明出一種罪名“敲詐官府罪”,堂而皇之地用這個罪名去逮捕那些進京告禦狀的草民(在某個時代,這些草民另有名稱)。
李定國不由得歎息:“嗚呼哉,當罪犯成為官僚統治這個國家的時候,良民就成了罪犯,罪犯卻成了可以隨便給良民定罪的權力擁有者,悲哀啊悲哀!”
剛歎息完,有一則情報又讓李定國陷入“對草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結中:河南某縣有一個年輕男子王某,被某大戶人家誣陷盜劫,被當地捕頭關入監獄,數日後死於監牢,身上有多處傷痕,**甚至被割掉,王家不忿也不敢上京告禦狀,隻好將疑惑冤屈四處傳播,河南巡撫有所聽聞,便讓那縣的縣尉解釋,結果該縣縣尉說:‘當時王某說口渴,捕快給他倒了開水,開水有點兒熱,其中有一個捕快受涼了,喝了點藥,藥比較涼,就把藥倒了點給王某喝。喝完以後,王某王就不一樣了,就趕緊找郎中,郎中還沒到,他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