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懒皇帝

第149章

字体:16+-

第149章

王颂把官家“冰酪”和“沙糖冰雪冷元子”端给李将军他们,引得两位将军咧着嘴巴笑。

“冰酪”和“沙糖冰雪冷元子”在燕京不稀奇,在卫县可是实在的稀罕物。王颂无视官家的瞪眼,让人给他换两份不加冰的温热的汤水,慢吞吞的开口,“以前有个海猪经常徘徊在最危险的海口,引导路过的每一艘船避开激流和暗礁,救了很多人。”

“最近建设卫县港口,有水兵受不住天热下水的时候遇到大白鲨,结果一群海豚游过来围成一个圈保护着他们。所以水兵们和当地人都非常的尊重海豚。”

官家情不自禁地微笑,“海猪很敏感、胆小,受到惊吓后只会害怕。告诉水兵们,救助它们的时候不能围得太严实,更不要用手去触摸。”

王颂和几位将军一愣,不明白官家怎么知道这些。不过他们也知道官家的五感异于常人,随即都点头答应下来。

一伙儿人欢快地剥完了几大盆子的虾爬子,对虾等当地海物。因为官家的加入和他香喷喷的吃相,众人都感觉今儿的海物特别鲜美。

吃得肚子溜儿圆的官家不想动弹,恰好下午的时候太阳大的吓人,烤的人畜萎靡不安。圣人她们都躲到了屋子里,官家就和水兵们一起下海。然后他光着膀子在海里扑腾,自然是引得侍卫们齐齐侧目--官家这一身儿白练太亮眼了。

就连王颂都忍不住劝说起来,“官家你真的不考虑去做个刺绣?”

“不考虑。”官家对于在身上画图案的行为非常抵制。

“官家做出来一定好看。”虎背熊腰的卫县水师李将军晃着自己胳膊上的鲸鱼图案,很是自豪。

官家瞅着一团黑乎乎的鲸鱼图样在他古铜色的胳膊上,真的没感觉到好看。

精瘦干练的林副将也没觉得自家将军身上的好看,总之一句话,底子不好,再怎么折腾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幺。不过他对官家却是有提议,“官家认为海猪的图案如何?蓝色的海猪,肯定漂亮。”

王颂和李将军齐齐点头,官家若是弄一个蓝色的海猪在身上,搭配这一身儿好皮子,绝对让那些燕京城的大小娘子们欢喜地晕过去。

奈何官家完全不为所动,说了一句“太可爱”,在水里几个扑腾就游出去老远。众人齐齐看向王颂,虽然知道官家本事大,可这看似平静的大海,里头的危险无处不在。

王颂传令官轻轻开口,“无需担心。”

放下心来的众人想到官家刚刚的回答,都是乐呵。就是可爱才和官家正好配幺。

这一天,官家在海里游了一个痛快。熟悉的海水的味道包围着全身,让他迷迷糊糊中好像又回到了他在海底畅游的日子。一股困意袭来,他就直接躺在一处海草上睡了过去。

短短的十五年光阴,长成了大人,成了亲,还圆了房,将来还会有小娃娃。这对视沧海桑田变化如无物的他来说,实在是个很不平常的体验。

虽然这个体验很好,可是官家觉得,等他回去后逮到是谁在他投胎的时候动手脚的,一顿好揍不能免。

阿嚏。不知名时空中的一处深海里,一位正在打盹儿的年轻人突然间一连打了好几个响亮的喷嚏。

“肯定是小玄武想我了。”动作、表情都好似老人家一样老气横秋的他抬手揉揉鼻子,想着这几天族里的小娃娃们又开始逃学,慢腾腾地起身朝外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沙糖冰雪冷元子” 大宋的冷饮,果汁、药茶、牛奶、冰块等混合调制成冰冻的饮品。而且北宋时期已经有“冰酪”。 据说欧洲的奶酪就是在元朝时期知道了“冰酪”的做法研究出来的嘿。

海猪,海豚。

第 113 章

官家在海里一觉睡到夕阳西下, 摆着一副很有“长大模样”的派头回来。

圣人通过窗户远远地看到他浑身湿哒哒的, 踱着小方步的身影,正在整理衣物打包行李的动作暂停。

笑容在脸上蔓延开来, 眼底眉梢都是笑意融融。

第二天下午,天气已经热得很。吃了三天海鲜,圆满完成了圆房的任务, 官家带着小媳妇做船回燕京。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发现他俩还和以前一样温馨的相处,不由地笑了出来。儿子和儿媳妇感情处得好, 圆房倒是水到渠成一般。

官家把人生大事完成,家里一片和睦与和谐。接下来的小日子就是每天上朝,进学或者讲学, 陪伴亲爹娘和小媳妇。

个人爱好上只喜欢兵事和工事;政事上他又和上皇一样知人善任, 还善于放权。所以总体来讲,倒是没有耽误他偷懒睡觉的日常。甚至还有空和王惟一等医学大家一起研究、推广人体解剖、腧穴位置、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等。

朝臣们拿这样的“懒”官家没有办法, 那么多的政务总要有人做,他们也没有时间天天催逼着官家去处理小山一样的上书,忙碌着忙碌着,渐渐得也就习惯了官家的为政方式。

其实这样也好?

苦中作乐的大宋官员们自我安慰。上行下效的,大宋朝野上下的做事方式倒是越来越开明简单,讲究效率和实在。

这年年底,大宋的新琉璃终于可以稳定生产,恰好官家的皇宫也开始建造,几番更改的建筑图再一次更改,依旧住在原来辽国行宫的皇家一家人干脆先在行宫里装上了新琉璃。

“亮堂!”太上皇对着窗户上的新琉璃满口夸赞, “关上窗户也不耽误光线进来。”

“真清楚。”太上皇后照着琉璃镜子,对着镜子里连根毛发丝都能看清楚的自己,笑的格外欢喜。

圣人欢喜地让官家画了一副画儿刊载在小报上,大宋的世家豪门、各海外港口、各地方衙门闻风而至。

自从王安石大人进了度支部,苏轼大人进了户部,两个人和盐铁部的人一起掌管大宋三司财务,越发地激励了他们的“敛财”天赋。

虽然他们最近因为改革度支部“文帐烦冗,吏胥欺蔽”现象,统一大宋记账模式而分身乏术,可他们还是抢先出手,把新琉璃的售发权抢到了手里。

一船用最廉价的白石头加锡造出来的,一天可以生产几大车的新琉璃,运到海外就可以换回来两船真金白银什么的,简直不要太美好。

到了海外自觉“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展昭和白玉堂两个人,一边带着人开发海上陆地的隘口据点,建设矿山、屯田等等;一边看着新发现的石油矿,一船一船朝大宋运的黄金锡矿,同样觉得不要太美好。

由此,海外之人更是蜂拥而至,到了大宋就赖着不想走想方设法地定居下来。内外各种文化知识的夹击之下,大宋人的日常工事研究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拾,更好的印刷术,更好的天文钟、天文图、风磨、用于航海的指南针等等一一出现。

当然,官家的懒人椅子、懒人枕头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带动的鸭毛、鹅毛大涨,辽国和大西北的羊毛大涨,带动的大宋人也开始折腾自己的家居用品。然后,羊毛线,各种毛毛衣服就这样被折腾了出来。

大宋对羊毛的需求加大,官家穿着小媳妇亲自编出来的毛衣毛裤也觉得非常轻便保暖,既然如此,自从三百年前聂赤赞普被推翻后就一直是四分五裂,各部族割据局面的前吐蕃国,那就给统一纳入大宋地盘好了。

省的以后他们自个儿统一了又开始和前朝一样来大宋闹腾。

官家心有所动,当下就决定发兵原吐蕃国,刚刚闲下来的大宋禁军自然是高兴地嗷嗷叫。然后包拯、欧阳修等老大人们又是一番脚不沾地的忙乎???。

时间到了庆和五年的冬天,地盘越来越大的大宋,“北方”越来越冷,南方越来越热。

因为这几年大肆修路和西北、西部、大辽等地区的羊肉供应,羊肉的价格终于降到了八百文一斤,而大宋人的平均收入多多少少的都有翻倍上涨,天天牛羊肉用得心满意足的圣人在大年初六这天,被太医院的例行检查查出来有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