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陶器的製造(1/3)
陶器的發明,在製造技術上是一個重大突破,它既能改變物體的性質,又能比較容易地塑造便於使用的物體的形狀。既具有新的技術意義,又具有新的經濟意義,它一出現,就成為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須臾不可離的必需品。
陶器,是人類留傳下來的所有不朽的先古文化遺跡中最顯著的標誌,人類的陶器是對其文化進步的最好的反映並標誌了其文化承續。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誌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人們把粘土加水混和後,製成各種器物,幹燥後經火焙燒,產生質的變化,形成陶器。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劃時代的意義。陶器的出現,標誌著新石器時代的開端。陶器的發明,也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在人類發展史上開辟了新紀元。
陶器究竟是怎樣發明的,目前還缺乏可靠的材料予以詳盡地說明。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的注引中指出:“古奎是九世紀最早提出陶器發明的第一個人,即人們將粘土塗於可以燃燒的容器上以防火,其後,他們發現隻是粘土一種可以達到這種目的。因此,製陶術便出現於世界之上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進一步指出:“可以證明,在許多地方,也許是一切地方,陶器的製造都是由於在編製的或木製的容器上塗上粘土使之能夠耐火而產生的。在這樣做時,人們不久便發現,成型的粘土不要內部的容器,也可以用於這個目的”。
在世界陶器史上,在製陶人聚居的地方,漸漸地形成了陶器碎片的遺跡堆,那些陶器碎片與其他的瓦礫混在一起。這些遺跡堆通常在暴露地方被發現,而其中容易腐爛的材料大部分都消失了。除了在罕有的幹燥氣候或那些有遮蓋的遺跡堆,在那些暴露的遺跡堆中僅僅可以找到那些不易損壞物體,例如:石頭、貝殼、骨頭以及對於斷代紀錄最重要的一些有考古價值的陶器碎片。這些遺跡堆總是位於其製造者居住地附近,通常深達數尺。這一沉積的橫斷麵告訴我們,在碎片積累地附近居住的瑪雅人有著一段悠久製陶曆史。製陶藝術並不起源於瑪雅低地。危地馬拉高地形成期陶器所展現出來的精致表明在這一區域既可能是一個玉米農業的發源地,也是早期陶器發展的一個焦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