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科學發明

§2指南針的發明

字體:16+-

§2指南針的發明(1/3)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俗稱吸鐵石)。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麵。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麵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製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

公元前600多年管仲的著作《管中》中就記載著:“上有磁石者。下有銅金”。意思說,如果山上有磁石時,山裏就藏有鐵礦。中國古地理名著《山海經》中,也曾記載“題灌山中多磁石”。《山海經》上說,“磁石吸鐵,如慈母招之”。古人因此把磁石比喻為“慈母”,後人則叫它為“吸鐵石”或“磁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嫌“先王之宮廷小”,就在鹹陽修造阿房宮。宮中有一座門,

是用磁石做的。磁石有吸鐵的特性,如果有人穿著盔甲或身上暗藏兵器入室,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樣,秦始皇住在裏麵,就不怕有人去暗殺他了。傳說漢武帝時候,還有人用磁石做成棋子獻給漢武帝。這種棋子一放到棋盤上,不用動它,就會相互吸引,如同仇人相見立即打鬥一樣,因此人稱“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