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計算機的發明(1/3)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叫 ENIAC(“埃尼阿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的簡稱,英文全稱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宣告誕生。 ENIAC 長30米 重30噸,是美國 馮諾依曼工作組為了計算炮彈的射程造的。
電子計算機的誕生,是人類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重要裏程碑,西方的經濟學家稱之為現代新產業革命的一個標誌。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被稱為“計算機之父”。現在使用的計算機,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儲程序和程序控製,它是由世界著名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進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在二戰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工學院同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共同負責,給陸軍提供彈道表。這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每一張表都要計算幾百條彈道,一個熟練的計算員用台式計算機計算一條飛行時間為 60秒的彈道,要花 20個小時。顯然,已有的運算工具難以保證戰爭需要。
在此情況下,莫爾電工學院的莫希萊於 1942年 8月寫了一份《高速電子管計算機裝置使用》的備忘錄,實際上提出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初步方案。這個方案得到了軍方代表格爾斯坦中尉的支持,還引起了研究生埃克特的興趣。經過格爾斯坦向軍方申請,得到了 15萬美元的研製經費。
這樣,研製小組正式成立並開始了工作。24歲的埃克特擔任總工程師,30多歲的莫希萊提供了計算機的總體設想,格爾斯坦則是個精明強幹的組織者。
1944年夏季的一天,參加原子彈研製工作的馮.諾伊曼遇見了格爾斯坦,在交談中了解到計算機的研製工作。馮.諾伊曼很感興趣,幾天後,他專程趕到莫爾,參加了對計算機的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