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科學發明

§7人造衛星的發明

字體:16+-

§7人造衛星的發明(1/3)

人造衛星(Manmade Satellite):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至少一圈)的無人航天器。人造衛星基本按照天體力學規律繞地球運動,但因在不同的軌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場、大氣阻力、太陽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壓的影響,實際運動情況非常複雜。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衛星發射數量約占航天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

“人造衛星”就是我們人類“人工製造的衛星”。科學家用火箭把它發射到預定的軌道,使它環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運轉,以便進行探測或科學研究。圍繞哪一顆行星運轉的人造衛星,我們就叫它哪一顆行星的人造衛星,比如最常用於觀測、通訊等方麵的人造地球衛星。地球對周圍的物體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拋出的物體要落回地麵。但是,拋出的初速度越大,物體就會飛得越遠。

牛頓在思考萬有引力定律時就曾設想過,從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拋出物體,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點也就一次比一次離山腳遠。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當速度足夠大時,物體就永遠不會落到地麵上來,它將圍繞地球旋轉,成為一顆繞地球運動的人造地球衛星,簡稱人造衛星。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

1945 年,蘇聯軍隊占領了波羅的海岸邊的佩內芒德秘密實驗場,擄走德國人製造V-2火箭的全部設施及130多個火箭專家和工種技術人員。這些繳獲與俘虜為蘇聯的衛星上天打下紮實的基礎。經過十多年努力,蘇聯人於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了軌道。這顆衛星重83公斤,比美國準備在第二年初發射的衛星重8倍。蘇聯衛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一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宣告人類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