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載人登月飛船(1/3)
蘇聯1957年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後,又接連不斷地發射了一些衛星,從中掌握了航天器的回收技術。接著,又發射了載人飛船將宇航員送入地球軌道,使其圍繞地球航行一圈後返回。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提出一個10年內把人送入月球,並使他安全返回的計劃,得到國會的一致支持。為實施人類登月,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命名的“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一項迄今為止最龐大的航天工程,目的是實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的行星際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該工程包括如下方麵:
登月方案:經過反複的技術論證,於 1962年 11月決定采用“月球軌道交會”方案。
運載火箭:運載火箭的研製分兩個階段進行:1.研製‘土星1號”和IB號,以獲得大型運載火箭運行的經驗,為進行“阿波羅”號飛船的飛行試驗創造條件;2.研製“土星5”號三級巨型運載火箭作為飛船登月的運載工具。
“阿波羅”號飛船:飛船由指揮艙、登月艙和服務艙組成。
“阿波羅”計劃:為載人登月飛行做準備並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從1966年至1968年進行6次(“阿波羅”1號至6號)不載人飛行實驗,在近地軌道上鑒定了飛船的指揮艙、登月艙和服務艙,考驗了登月艙的動力裝置。1968年到1969年
進行3次(阿波羅”7號至9號)載人飛行試驗,主要做環繞地球、月球飛行和登月艙脫離環月軌道的降落模擬試驗、軌道機動飛行和模擬會合、模擬登月艙的分離和對接。按登月需用的時間進行了連續11天的飛行,檢驗了飛船的可靠性。
1969年5月18日,“阿波羅”10號演習了登月全過程,繞月飛行31圈,兩名宇航員乘登月艙下降到離月麵僅有15.2公裏處。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載有3名宇航員完成載人登月。此後,發射了“阿波羅”12號、14號一17號載人登月飛船,各帶兩名宇航員,並帶有儀器,分別進行了多項科學實驗。這些實驗揭示了月球表麵的結構特性、月麵物質的化學成分、光學和熱力學等物理特性及探測了月麵重力、磁場和月震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