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禮賢下士,對門客十分慷慨,經常贈送豪宅車馬,江浙一代名士多投靠他。
在朱元璋腦子犯抽後,原本看不上張士誠鹽民出身的名士們,也發現張士誠是個明主。
元朝統治者不喜中原一些文人以詩詞歌賦誇示於人,卻對經世之術一竅不通。自從元太宗時開始試行科舉,在元仁宗時正式確立科舉製度,免詩賦,主考經學。詩人詞人失去了仕途,隻能改行寫書發泄不滿。
於是元朝雖然多有儒學進士為官,但擅長詩詞歌賦且不懂經世之才的人又閑又能說會寫,在作品中發了不少“儒不如娼”的牢騷,讓後世許多人信以為真。
張士誠自己沒有文采,但非常好詩詞歌賦。蘇杭二州又青樓勾欄繁盛,名妓花魁雲集。才子佳人以詩詞相唱和,張士誠治下一片文采風流,歌舞升平,頗有盛世氣象。
張士誠被吹捧著,真以為自己是舉世無雙的仁君明主了。
原本他隻是高官厚祿養著這群人,並不常找他們問策。現在他每次召開重大軍事會議,都會把群賢叫上,虛心問策。
群賢更加敬佩張士誠,連張士誠投元一事都自發寫詩詞辯解。
當年高郵之戰,張士誠死戰不降。如今張士誠聲勢更加浩大,卻接受元朝招安,很顯然不是為了自己。
他一定是為了浙西的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路,他一定是韜光養晦休養生息以圖中原大勢,他一定是不忍心看元大都的百姓們陷入饑荒才向元大都輸送糧食!
張士誠看完歌功頌德的詩文後,摸了摸自己剛留的文人山羊須,認真點了點頭。
是的,沒錯,就是這樣。
於是,他更加愛護手下這幫群賢,其愛護程度,僅次於他那驕奢**逸、貪婪無度弟弟張士信、女婿潘元紹。
張士誠和麾下群賢君臣相得,如雲龍魚水,好一派君聖臣賢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