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安河第二堂課用的Intro是讀書時常看的英文詩集,他講《絕望的卡列尼娜》,或許是臉的優勢在短期內很顯著,課堂氛圍異常活躍。
課後布置了用書後單詞組織短文的作業,課代表第二天準時收齊,叢安河吃完食堂的盒飯就在辦公室批改。
一共四十多份學校統一發的作業簿,有一本吸引他的注意。
單看英文字母像是小學生寫的,筆觸生澀,描畫和改動很多,不美觀,但內容很紮實,篇幅是最長的,通篇看下來幾乎沒有語法問題。
叢安河習慣用英文寫評語,半是褒獎半是建議地寫完兩句話,才翻到頁首去看名字。
延續本人的風格,連漢字也寫得歪歪扭扭。
認真又笨拙,作業簿的主人是喬秋。
心理學上講青少年教育,重要的不是施教者如何做,而是受教者如何感知。
過度關懷對長期生活在敏感壞境裏的喬秋不能說是一種善意。叢安河平常心對他,但喬秋給自己緊上發條。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他上課開始主動回答問題,英語作業一次比一次做得更認真,甚至在期中考出了比第一次月考高太多的單科成績。
同辦公室的老師調侃他教學有方,後進生也能變得這麽積極。叢安河清楚自己沒做什麽,是喬秋自己上進。
期中考後,教育局組織英語學習月,校方發布任務,要求每個班都要出一期相關黑板報,下周一集體評比,優秀的上報市裏參選。
高中一周六天課算是常態,四班的板報一直拖到周五晚上還空著。
巧的是班主任次日中午要去區裏開會,她無意讓學生在這種活動裏浪費太多時間,隨口委托叢安河統籌板報繪製工作,順便管管紀律,不能太吵,被主任抓到又要挨罵。
周六午休時間,叢安河臨危受命。
好在宣傳委員已經做好大致設計,內容全用英文,全班每個同學都去寫一句名人名言,省時還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