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士程過著樸實無華的治國生活時, 工業的血液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正悄悄紮下根係。
十餘年來,密州的船舶廠在巨大資本和技術的支持下, 造船技術有了巨大提升——鋼鐵, 和船釘的出現,讓造船速度碾壓了沿海的船廠,海上貿易的擴大,又提供了更多的造船訂單。
如今,兩廣之地的海商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把一船船硬木拖在水中,一路向北,用來換取密州那珍貴的貨物,來回幾次,就能賺到一艘新船的錢。
海貿的興盛,自然也催生了龐大的水手產業,大宋本來就是商貿極為繁華的朝代,不限製土地兼並造就了大量的失地農民,不得在城市裏掙紮求活,他們沒有資本, 沒有家宅, 隻有一條性命與朝不保夕的生活。
但他們擁有把一條性命拿來豪賭,掙一個未來的膽量!
密州的商貿造就了大量的海商, 他們收攏著河北、江準甚至是遼國的貧民們, 將他們帶上了大船,有些便紮根在風浪之中生活, 還有許多, 會在風浪之中奔赴南海之地。
會有這樣的事情, 是因為商人們發現了可以和密州進行大量交易的東西。
和香料、象牙、犀角這些少量交易不同,趙士程在廣西之地種的甘蔗林在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生,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規模。
兩廣、海南都有大量的熱帶地區,極為適合甘蔗生長,而種甘蔗需要大量人手,兩廣的大戶們除了在抓山蠻來種地外,也大量收納北方人手前來開墾。
甘蔗產量大,糖也是比鹽價值更高的硬通貨。
一開始時,福建、兩廣諸咱的大戶是看不上這點蔗糖的錢財的。
但凡事不怕做,就怕比。
當幾家快要敗落的小戶靠著蔗糖賺到錢財,開墾出土地,變成新的大戶後,在模範效應的引領下,哪怕反射弧再長,十幾年過去,也反應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