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呂掌櫃的話後,莊睿心中大定,那觀音木雕十有八九是個假貨,他來參加這個鑒寶活動,雖然首要目的是想找到能夠補充靈氣的物品,但是他也不想在眾人麵前丟人現眼,更不願意自掏腰包請這一群人去名都大酒店腐敗。
隻是從那幾張椅子裏吸收到一點靈氣,莊睿並不滿足,呂掌櫃讓他繼續往下看,正合了他的心意,當下也不推辭,繼續拿起了麵前的第二個物件。
桌上擺的第二個物件是一個鼻煙壺,很是小巧精致,隻有七八厘米高,要是藏在手心裏,不注意看都很難發覺,莊睿前幾天所惡補到的古玩知識裏,恰巧在雜項類裏麵見到過介紹鼻煙壺的文章,他知道這東西和蟈蟈葫蘆倒是有些相似,在開始時都是有其特殊的作用,但是到了後期就變成一些人把玩的物件了。
說到鼻煙壺,那就要先說鼻煙,鼻煙是用優質煙草經晾曬、發酵、過濾等工序精製而成,並著有止痛、消除疲勞的功效,所以在14世紀的時候就風靡整個歐洲各國皇室、貴族階層了,後來到了16世紀末,西方傳教士將其傳入中國。
清朝從康熙帝開始,曆代皇帝幾乎無不嗜好鼻煙,不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對鼻煙壺的愛好,要更甚於鼻煙,所以禦製鼻煙壺也就一直無間斷,直至清朝滅亡,在這數百年中,鼻煙壺的製造工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精品層出不窮。
鼻煙壺在後世影響最大的要數內畫壺,這裏麵還有個小故事,據說以前有個外省小官吏赴京辦事,寄宿在一廟內,因為沒有錢續買鼻煙,就用煙簽去掏取粘在壺內壁上的殘剩鼻煙,結果在壺的內壁上畫了好些痕跡,這情景被廟裏一個有心的和尚看見了,便用一根竹簽彎鉤蘸墨後,伸入透明的料器壺內,在內壁上作畫,於是就有了內畫壺。
民間傳說給內畫壺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而精美的內畫也讓許多人對鼻煙壺愛不釋手,其實內畫壺是匠師們用鐵砂、金剛砂在煙壺內來回晃蕩、磨擦,使的其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狀,細膩而不滑,質地甚至和宣紙接近了,於是就可以隨意作畫了,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麽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