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下的,隻有噪音

第三章 同仁

字體:16+-

約翰·朗在密歇根出生,高中與大學都在底特律打球。

路易不認識他,這不奇怪,前世的他雖然從事職業籃球的工作,但他是個80後。

他對NBA的了解,還是從喬丹那個時期開始的。

即使是90年代,他也隻認識那些個大牌球員,一直到21世紀10年代,出於幫助球隊引進美國外援的需要,他對NBA球員的了解才全麵了起來。

90年代他尚且了解不多,何況是70年代?

他隻能用他在前世還算得上專業的眼光來審視約翰·朗。

在他看來,朗從身材來說,具備不錯的職業前景,1米96,投籃能力出眾,就像路易之前做好的球探報告——能在罰球線位置出手。這在70-80年代的職業籃球,有很大的價值。

他可以為那些喜歡在低位作業的內線拉開一定的空間。

對了,現在是沒有三分線的。

也就是說,這些能在禁區外投籃的人,理論上能起到和未來那些在外線拉扯空間的投手一樣的作用。

然後,路易發現自己錯了。

讓這樣的人當空間射手有些浪費,以大學的強度來說,他能運球突破和背打,但他最具特點的技巧是在左右四十五度切出接球投籃。

如果要給他找個模板,路易無法從他最熟悉的CBA著手。不是CBA沒有無球跑動接球投籃高手,而是CBA很少有角色球員為了中距離的空位這麽跑,因為他們在三分時代打球。

如果要從NBA下手的話,他沒看過漢密爾頓打球,因此他認為某種程度上,朗的左右兩翼切出接球投籃很像科比、喬丹這些鋒衛搖擺人。

他是場上最出眾的球員,盡管沒有成為巨星的底子,但這樣的人肯定能夠打進NBA。

他會是個不錯的角色球員。

路易心裏想著。

要製作一份專業的球探報告,光有球員的技術分析是不夠的,他得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