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下的,隻有噪音

第四章 母慈子孝

字體:16+-

五月下旬,路易大一的第二個學期結束了。

他完成考試,並迎來兩個多月的暑假。

考試結束的夜晚,他和吳三省,以及校區裏同年段的幾個亞裔結伴前往B-B-B狂歡。

他們縱情玩樂,到最後神誌不清,路易在一張陌生的**醒來,身邊躺著個不認識的女人。

他們一起吃了早餐,到分別的時候,他都不知道對方叫什麽。

這種快樂至死的生活,好像約翰·列儂那句著名的話⑴

路易不確定吳三省是否失去了他的處男之身,這不重要,他要啟程回家了。

他在香港出生,但他對那個地方幾乎沒有什麽印象,因為他3歲的時候就和父母來到美國。

由於家裏有親戚在克利夫蘭安家,所以,他們一家也選擇在克利夫蘭落腳。這一待就是15年。

如果非要給路易找個家鄉,克利夫蘭可能是比較接近的答案,雖然他不生於此,但他長於此。

當下的克利夫蘭,不是未來被詹姆斯球迷所嫌棄的窮鄉僻壤,1977年的今天,這裏是美國第五大城。

隨著美國的傳統工業式微,而日本和西德等外國工業大國崛起,以更優秀、更出色、更便宜的產品衝擊美國本土,以及70年代初的科技革命,讓美國的本土工業逐漸衰弱,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克利夫蘭、底特律這些傳統工業重鎮。

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來,擋是擋不住,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少在70年代末,克利夫蘭還是一副繁榮景象。

機場裏到處都是傳教的宗教主義者和乞討的流浪漢。

問題是這些乞討者從穿著打扮上比路易還要帥氣。

他為了風光回家,可是挑選了最滿意的行頭。

一開始路易對於主動前來乞討的人還是動了惻隱之心,但隨著他見到的乞討者越來越多,他們的打扮也越來越突破他底線的時候——看起來比我還帥氣你乞討你嗎呢,去賣屁股沒市場嗎?——於是,當他的手伸進口袋又什麽都沒掏出來並搖頭說“沒有。”的時候,對方厭惡地罵了句:“吝嗇的東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