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魏大姐家的路况不好, 车颠簸的十分厉害。
老胡双手握着方向盘,紧跟着前面的魏正国,丝毫不敢溜神, 生怕一个错眼,把车开到路边的排水沟里。
韩小英一手护着睿睿, 一手抓着车上的扶手, 身子随着汽车的奔驰,不停地上下跳动、左右摇晃,眉头也皱起来。
谢平安回头看着她,“还行吗?要不下去走会儿?”他是什么感觉没有, 就是比这更不好的路也走过,他媳妇还有睿睿肯定不行。
“没事儿, 再坚持一下就到了。”
韩小英不想下车走,太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爸爸, 还有多远?”睿睿脸色也不太好。
“快了吧?”谢平安问老胡。
“快了,大侄子晕车了吧?”老胡看着倒车镜里的小孩儿紧绷着脸,哈哈笑道。
睿睿摇摇头,“没有。”就是不太舒服, 而且这个叔叔话好多,好吵, 还不太尊重妈妈, 他不太喜欢。
“小孩子车坐久了有些烦了。”韩小英替儿子解释道。
老胡抹了抹头上的汗, 低声咒骂了一句:“这破道, 每次来都是这样,能去掉半条命。”他每个月至少要来四五趟。
来一回他骂一回, 不过也没用, 就是出出气罢了, 乡下这样的路多了,跟城里没法比,他早习惯了。
“前面就到向阳乡了,谢哥,老魏跟你们说过吧?他大姐家就在向阳乡。”开了二十多里,路况好些,老胡才跟谢平安说起话来。
谢平安点点头:“说过,我们这次主要就是来溜达的。”
“正好,我在这边也要联系几个牧民,从他们手里预定一批羊,啥时回城吱一声,到时候我稍上你们。”
老胡这人大老粗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的,有时说话还像不过脑子似的,有啥说啥,其实人还行,挺仗义的,也没什么坏心眼。
谢平安并没有拒绝他的好意,“我们在这边大概要停留个两三天,具体哪天回城得听正国安排。”
“行,谢哥,我知道了,老魏挺长时间没来这边了,这次肯定要多待几天,我也不急着回城,到时候等你们一起走。”
“那麻烦你了。”
“麻烦啥,就捎带的事儿。”
老胡摆摆手,又开了能有半个小时,终于到了魏家大姐所在的村子。
这村子不过百十户农牧民,村民又居住得分散,有时车开上半天路都看不见一户人家,而且见到的几乎都是土房,砖瓦的很少见。
村里不通水泥路,但车辙比较浅,不是下雨天还可以,吉普车能开得进来。
魏正国的大姐叫魏玉蓉,现在四十多岁,二十年前搬到这边。
她男人是她大同学,两口子都是正经的文化人,只不过因为前些年的特殊时期,两人结婚没多久就从城里搬到乡下,一住就是二十年。
两人现在都是向阳中学的老师,有三个孩子,大的都上大学了。
韩小英他们一行人到的时候,他们一家正在大门外迎接。
“正国,小云,你们来啦!”魏玉蓉笑着朝弟弟,弟媳一家过来。
“姐,姐夫,我给你们介绍一下,”魏正国打过招呼便介绍道:“这是小云的二妹小英,二妹夫谢平安,还有睿睿,昨天从京城来的。”
魏玉蓉拉着韩小云的手,对韩小英一家笑了笑,“你们好,早听小云说你们要来,路上很辛苦吧?”
“魏大姐好,”韩小英最先吱声,“有一段路确实不怎么好走,差点被颠吐了。”
“呵呵,小云第一次来也是。”魏玉蓉她指着身旁高高壮壮的男人道:“他叫宝昌,宝是译音姓,你们直接叫他名字就行,我们有三个儿女,老大宝宏不在家,只有宝音宝华两个小的在。”
宝昌是个壮士红脸庞的汉子,他十分热情地跟谢平安握了握手,“欢迎远道而来的小英,平安,还有睿睿,屋里请。”
魏春蓉拉着韩小英韩小云姐妹俩先进了院子。
院子很大,韩小英进来愣是一眼没瞧过来,少说得有七八百平吧。
大门左边就是羊圈牛棚,右边是菜园子跟柴火棚子,中间一排新盖的大瓦房,三四条狗旺旺的叫着。
宝昌姐夫呵斥了一声,立马变夹着尾巴跑走了。
家里来了客人,他们一进屋就放好了桌子,桌子中央放上满满一大盘切好的西瓜,周围瓷盘里的摆着奶豆腐、各种饽饽,刚煮好的两壶茶。
魏大姐怕她们不习惯,很多东西都是她自己改良过的。
韩小云是知道的,也不见外,端起茶来就饮。
“小英,你尝尝,这茶不错。”
韩小英有样学样,端起来喝了一口,满里的奶香味,又不是特别甜腻,还挺好喝的。
睿睿特别喜欢喝,可能也是坐车颠簸的渴了,一口气喝了大半碗。
魏春蓉摸摸他头,“喜欢吃什么自己拿,到大姑家来不用客气。”
睿睿点点头,“谢谢大姑。”
“好孩子,多吃点,还有旭东,珊珊你们也吃,旭辉来,大姑抱抱,让妈妈歇会儿。”刚才路上颠簸的,小家伙有些打蔫。
旭辉摇摇头,还有些认生,魏玉蓉给他喂了两口西瓜,才肯叫她抱。
她非常喜欢孩子,给孩子们准备了好几样饽饽和零食,难得旭东他们今天都来了,她平时要上班没时间回城里,在这边除了婆家人又没什么亲人,总是特别想他们,知道弟弟要带小云妹妹一家来,她和宝昌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
早上现宰了一只羊,这会儿已经在锅里煮上了。
还有各种韩小英她们熟悉的家常菜,魏大姐怕她们吃不习惯,除了手把羊肉,还烤了羊排,炖了鸡,拌了几道清爽的凉菜,味道都不错。
宝昌招呼魏正国谢平安还有被留下的老胡,几个男人都是无肉不欢。
谢平安是过足了嘴瘾,宝昌作为主人连敬了他三杯酒。
谢平安知道这边的待客之道,是敬酒不拒,所以全喝了。
他酒量不错,最后喝得都有些微醺了,老胡干脆住下了,实在是喝多了不能走了,只能明天再回去。
吃过饭,男人们出去了。
韩小英姐妹俩跟魏玉蓉在屋里闲唠嗑:“玉蓉姐,你家院子好大,养了多少只羊啊?”
“这边地广人稀,基本上家家如此,平时我跟你姐夫要上班,没时间照顾,就养了几十头羊自家吃肉的,我婆婆她们在草场养得就比较多了,明天带你们过去看看。”魏玉蓉性格十分爽利。
韩小英笑着回道:“好啊,我一直就想去草原看看,玉蓉姐,你就没想过回城里吗?”
二十年前的大学生,含金量很高的,留在乡下有些可惜了。
魏玉蓉笑了笑,看着在院子里干活的宝昌,“以前想过,那时侯日子不好过就特别想回城,可是很难。”
想起那时的日子都心酸,“不过这几年家里日子好起来了,去年还盖了新房子,我们家又双职工,是这附近少有的富裕人家,加上在这边生活久了都习惯了,就不想回城了。”
韩小英理解的点点头,玉容姐个子虽不高,但长得还可以,宝昌姐夫是个很腼腆的男人,不难看得出,他很迁就玉蓉姐的饮食习惯,又是有文化的,听说跟玉蓉姐还是自由恋爱,两人现在过得很幸福。
她姐以前说过,当初还是魏玉蓉姐介绍她和魏正国两人认识的,她姐嫁到韩家这么多年,婆媳关系和姑嫂关系一直都不错。
“小英你很厉害,我就羡慕有文化的人,我那时上大学可费劲了。”
魏玉蓉当年读的是普通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形势不好,被迫回到这边的,她瞅韩小英白白净净比韩小云漂亮,听说研究生毕业就要出国留学了,可真能耐。
“玉蓉姐,这边以后会越来越好的,你不用羡慕我。”
魏玉蓉点点头,“是啊,现在是越来越好了。”以前都不敢想的。
老胡还有事儿,第二天早上,吃了饭便开车走了,说好过两天再来。
韩小英她们收拾一番,太阳还没升起来,就带着孩子们坐上宝昌姐夫赶的牛车,前往他父母所在的草场,魏正国和谢平安开着车跟在后面。
宝音宝华不在车上,兄妹俩别看年龄不大,可都会骑马,也不用大人带着,骑上就跑远了。
韩小英今天特意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她挨着魏玉蓉坐在车尾,牛车晃晃悠悠的比较慢,好在往草场去的路都很平坦,不担心颠簸。
而且越走视野越开阔,视线里的绿色也越发浓郁,简直一望无际,成片的草场上点缀着盛开的野花,蓝蓝的天空,大朵的白云,这些就好像被人刻意用笔画出来的。
这景色也太美了,还没到真正的草原,韩小英就有些陶醉了。
前面,宝音宝华骑马比较快,先到了毡包外,从马上跳下来。
“奶奶!”
毡包的帘布撩开,从里面出来位个子不高面庞黝黑满是褶皱的老人。
见到孙子孙女来了很高兴,听说后面还有远道而来的客人,立刻就去灶前准备了。
这位就是宝昌的老母亲,她已经快七十岁了,习惯跟其他几个儿子常年住在草场这边。
宝昌姐夫的父兄还他儿子宝宏一早就出去放羊了,不过很快被找回来了。
一行人到时,老人还特意为韩小英一家送上了洁白的哈达,嘴里念着福语,把他们热情的请进身后的圆顶毡包。
这毡包很大也很宽敞,韩小英他们这些人进去丝毫不见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