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薑沃再次踏入邢國公府。
馬車行駛過邢國公府正門前,也經過了一段混凝土路。
或者按說二聖的賜名,稱‘唐道’。
其實以皇帝對於起名的愛好,曾經給混凝土路起了好幾個或文雅或古意的名字——
比如‘玉瑱’,取自詩經中“天子玉瑱”這一句(薑沃:這多少有點不顧知識產權了)。
再比如‘砭石道’,則是取自《山海經》中“砭石之法從東方而來,施及於九州。”之意。[1]
再比如‘靈璧道’,取混凝土的堅固,與傳說中靈璧的堅實如金玉,利刀剖之不動的特性吻合。
……
最終,混凝土路依舊定下最大道至簡的名字:‘唐道’。
大唐之道路!
而薑沃每回走混凝土路,都會想起後世的唐人街——一個強盛的時代,哪怕過去,也會留在後人的骨血中。
成為一種情結一種象征。
比如成書於宋的《後山談叢》和《萍洲可談》中便有記載,哪怕已經到了宋代,諸外邦人至華夏之地,仍謂之“住唐”。
海洋懸隔,許多重洋外的國度,並不了解華夏之地上的朝代變遷風雲變幻。但他們記得那個強盛如許,聲名遠播的國家,故而遠航至此,皆稱‘至唐’。
直至千載之後。
**
不過,邢國公府門前的混凝土路,並非他去‘競拍’高價修成的。
而是一年前,為淩煙閣功臣功績定規的‘詳錄’終於修訂完成後,二聖特有恩旨——為邢國公蘇定方、江夏王李道宗這兩位淩煙閣功臣的正門前,也各鋪一條水泥路。
隻是到底親疏有別,皇帝之後哪怕再下旨為旁的功臣修路,也再沒有當年為英國公修路時,特意賜下彰顯軍功的‘鬱督軍山紋樣’那般用心。
薑沃在東門下馬車。
依舊是邢國公蘇定方獨子,武邑縣公蘇慶節在門口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