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露元年末的改元,朝臣們無一覺得意外。
是該改元的。
畢竟‘調露’這個年號,本身就是去歲臘月皇帝在聽聞太子殿下病重後,特意下詔改的,是借甘露茂長之意,希冀太子好起來之深願。
然而……這年號明顯不太靈光。
在這調露年間,不但太子薨逝,更接連有熒惑衝雙星、長安城外草木異常枯萎(真假存疑)的禍患之兆。且下半年,皇帝更是從自己的皇子開始發落起,至於宗親,更是發配描邊了好幾家,搞的長安城中噤若寒蟬。
實在是沒什麽好事發生的一年。
說來,如今還在朝上的臣子,大半都是自當今登基後才走入仕途進入朝堂的——因此已經習慣了皇帝頻頻改年號之舉。
甚至過去這一年不順,皇帝還沒提,不少朝臣們都已經下意識想著,是不是該改年號衝衝喜去去晦氣?
於是這一年冬至前,皇帝下詔改年號調露為永隆,朝臣們沒一點意外,也無人受傷:這次沒有一個署衙提前寫公文,全都在眼巴巴等著皇帝先改元。
而‘永隆’這個新年號都無需解釋,很直白表明了皇帝的期許,如他所言:盼大唐國祚永隆。
*
如崔朝之前預料的那般,宗親這一番微操,不但不會令皇帝憐惜他們,倒是讓皇帝警惕,更欲加重天後的政治分量——
免得將來他去後,天後選了繼承人,心思各異的宗親又要報團跳出來生事。
故而永隆元年正月十五上元佳節,皇帝並未出麵,而是百官及蠻夷酋長朝拜天後於大明宮紫宸門。*
此等盛會,自然少不了作詩。自宰相起,百官皆奉命做《奉和天後上禮撫事應製詩》。
薑沃:啊,真是有點怕了每年元宵佳節了。
倒不是怕作詩,橫豎她總能平仄和襯四平八穩地寫上幾句送上去。她主要是怕……每年被天後點名,出列去領‘薑相詩文出眾’的額外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