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位於陸昭身後戍衛的吳玥, 在感受到父親嚴厲的目光後,也開始覺得渾身不自在起來。
他能理解此時父親所處的困境,然而內心也對父親以往的做法頗有不服。他已年及弱冠, 並非需要人日日保護的孩童。誠然,父親所安排的一切是怕他攪入長安亂局。但如今自己的功業又何嚐不是一點一滴的努力而獲得的。
況且此次收複京畿, 他一路上看到的是陸昭作為領袖的擔當與勇敢, 在一次次與高門針鋒相對的較量時,永遠親自與對方的頭麵人物掰腕。她對於忠於自己的人,永遠都盡力回護, 不會讓他們感到一絲失望。
回攻京畿時如此,即便是在略陽行台時, 陸昭也從未以中書之尊而漠視自己這樣毫無背景的小兵小卒,任自己在權力浪潮中自生自滅。他甚至能夠感受到陸昭對他極其重視, 甚至還努力提供機會尋求配合。這樣的默契與惜重,他在父親與兩朝國君共事的身影中, 難以捕捉到一絲一毫。
吳玥自年幼時起便聽先帝與今上常念自己的父親是重臣。可是當自己的大哥與二哥橫死隴下的時候,皇室對父親的安慰在哪裏?當自己的父親在關鍵時刻擁護今上登位, 卻因曾輔佐曾被議儲的涼王而被刻意冷落時, 這重臣之重又在哪裏?
現在京畿大亂,逆賊橫行的時候,他們想到要用父親來彈壓其他人了。這就是所謂他們對重臣的待遇麽?
想至此處, 吳玥不禁挺胸昂首,他認為現在無論是選擇還是境遇,雖難比父親的功業與煊赫, 但論公道與惜重, 他可以說是好上許多。況且依他所見,陸昭也並非禍國亂政之人, 廊橋上她的抉擇已經讓他明白,這是一個對自己有著清晰定位,並且目標明確、手段老辣之人。追隨這樣一個人,不會有錯。
這樣一番神情轉變,同樣也落在了吳淼的眼中,這樣的神態,是他的長子與次子都不曾有過的。而這兩個愛子也曾經服從過他的安排,屈從過他的意誌,即便先前認為涼王是更好地儲君人選,最後都因為自己的改變從而放棄了他們各自的政治理想。直到死亡,兩個兒子都不曾有過如今幼子這般灼灼自信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