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能目光驀地一亮, 佛學東傳,受語言所限,不得不利用中原經典做以翻譯。墨家的“博愛”思想似乎很符合佛家的“行善”之修, 但佛教東傳時,墨家已幾乎銷聲匿跡, 此等僻書隱學, 自然不能用。
教義的傳播也要借時、借勢,墨家的銷聲匿跡與“博愛”這個觀點是否正確無關,“非命”才是其致命之處。富貴非天定, 強者自有之,這是任何統治階級都無法忍受的觀點。越上層的階級越會著力建造階級的壁壘, 既得利益者生而有之的排他性,怎麽可能讓墨家這種學說大行其道。墨家的死在於它忽略了人性。
玄能道:“墨家博愛非命, 看似與我佛家相近,實則相悖。佛有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六道輪回,所作所為, 皆因果報應, 並非非命。而人之愛念先執自身,此乃俗情,怎可強執博愛。且佛家避世尚空, 即便愛念,亦是塵緣執念,皆應拋卻, 因此前作多以老莊之論注述。”
眾人亦點頭稱是。
“大師的說法, 我是不能苟同。”
眾人轉身一看,發此言論的正是陸昭。陸昭道:“老莊崇尚避世清修, 無為而達玄妙之境,然依我觀,佛法非但有為,也未曾避世。佛家雲色皆空相,卻非先知空相,而是先知色相。見百獸而見眾生,見磐石而見恒寂,耕田勞作而知衣食父母,塵世漂泊而感生死別離。飲酒而知醉,咀韭而知辛,釋迦摩尼終日傳法不停,鳩摩羅什不遠千裏譯經。所謂心隨境轉,意由行達,僧侶撞鍾,則鍾聲入世,法師梵唄,則梵音入世,世乃真而空自身,是以真實不曆,空門不入。”
陸昭說完,玄能也開始垂眸沉思。其實不僅佛道之論,任何開悟都講緣法。但佛史中所有高僧,無一不是曆盡千劫,而得真諦。看透人間虛妄的得道高僧背後,每一天都充滿了有為。自己如今不過而立之年,在萬卷佛經中他看到的世界,在一尊佛前他領悟到的萬物皆空,或許真的隻是一個虛幻的意象。他的內心依然孤寂,依然空曠,他可以無視草木枯榮,可以無礙生離死別,但萬物皆空並沒有走到他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