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斤貢米一下子輕鬆到手, 對於溫廷安而言,恍然置身如同夢境之中,她本以為這是一樁還需要曆經多番周折的難題, 哪承想, 去鵝塘洲覓尋父親時, 溫善晉一下子就豁然利落地,替她將籌措米糧的難題擺布好了。
這些貢米用蛇皮袋,一袋一袋地盛裝封好,光是用一艘筏船盛裝還不夠, 聽聞大理寺前來籌措米糧,諸多村人,尤其是經常出海捕獵的漁民, 紛紛賃出了各家的貨船, 聯袂襄助溫廷安與溫廷舜,將這兩萬斤貢米, 偕同載運至廣州府。
屆時再從廣州府,覓尋特定的商字號船家, 用專門的貨船,將籌措好的兩萬斤糧米,一路往北呈送,一路要經過福州、揚州等沿海州路, 接著深入內陸, 抵達洛陽,大內皇城六部之中的戶部與吏部,會專門遣人。
這就是溫廷安的原計劃, 隻不過,在目下的光景當中, 籌措好了糧米後,她和溫廷舜就要即刻離開鵝塘縣了,一時一刻皆是不能滯緩停留,因為北地的荒饑之災,委實十分嚴峻,數以萬計的百姓們,皆是再等待著從嶺南借出的糧米。
時抵離別的時刻,在津渡的渡河前,溫善晉折了一株翠碧柔潤的芭蕉葉,專門為兩人送別,這是化用灞橋折柳的習俗,一直是洛陽才有的禮節,今次竟是被溫善晉沿用了去。
鵝塘縣鎮沒有楊柳,但此縣以盛產香蕉而得名,在今刻的光景之中,香蕉已然過了豐收的時節,沿著阡陌夾道,蒔植有眾多的芭蕉樹,有著翠碧欲滴的蕉葉,葉子的尺寸與麵積,亦是比尋常的蔬果植被要磅礴、寬厚一些,它被溫善晉當做一株垂柳,從枝脈之上徐緩地折了下來,用作謁別的物事,看在溫廷安的眼中,這難免會有一些滑稽與詼諧。
同時,亦是有一種沒來由的感傷,在這一瞬間攫住了她,此番來鵝塘縣借糧,是匆匆而至,複又匆匆而返,真真正正隸屬於父女倆的相處時光,被借糧一事篩略掉了以後,竟是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