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暗恋太子妃

第57章 蹭蹭

字体:16+-

◎江小满……你很过分。◎

星光与花瓣一齐落在树下少女的发间, 衬得她的两腮绯红含羞。

她醉得晕乎乎,闭着眼睛翻了个身,往祝子安的身上蹭了蹭, 困倦地把脑袋枕在他的胸口, 呢喃地念道:“祝子安。”

“嗯。”他说。

那个嗓音压在喉咙里响起, 模糊、温和、低沉、又好听。

说话的时候,他的胸口微微震动,弄得她不知道哪里痒痒的。

“祝子安,”她迷迷糊糊地说, “我心底里面……其实是知道的。”

他愣了下, 没听懂:“知道什么?”

“不告诉你。”她歪着脑袋, 小狐狸似的笑了。她趁着醉意,又往他的怀里钻了钻,闻到了满怀的白梅香气,仿佛心情愉悦地哼了一声, 随即一下子睡着了。

“江小满, 你到底知道了什么事啊, 这么高兴。”他低头笑着看她, “难不成是小白大师又跟你讲了什么江湖趣闻?”

她不搭话了。他想了想,试着喊了她一声:“江小满?”

怀里的少女呼吸声沉沉,身体柔软又温热, 似一只酣睡的乖巧小猫。

“可是你在这里睡会着凉的。”他有点苦恼, “醒一醒。我们回酒肆里再睡好不好?”

她还是不搭话。他拍了拍她的脑袋,她闭着眼睛又哼了一声,似乎并不打算醒, 甚至还往他身上蹭了蹭。

“江小满, ”他叹了口气, “你到底喝了多少酒?”

回答他的只有少女微醺的呼吸,混着风声响在他的耳畔。

他长叹一声,取下肩头的那件大氅,小心地盖在她的身上。

她在簌簌的衣袍声里往上挪了挪,探出一颗漂亮的脑袋,靠在他的脖子下面,发丝轻轻蹭过他的下巴,似小猫尾巴撩了他一下。

他闭了一下眼睛:“江小满……你很过分。”

他担心她着凉,试着抽身出来,欲抱她回酒肆里去。

酣醉的睡梦里,她误以为他要离开,轻哼着摇摇头,把整个身子窝进他的大氅里,只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她十分舒服地靠在他的胸口,口中喃喃道:“不许走。”

她甚至拽住了他的手,满含醉意地扬起脸,似是示意他抱好自己。

“啊。”他无奈地仰头长叹,“……越来越过分了。”

她不松手,他没了辙,只好遵从她的指示。

他抱着她坐在雪白的花树下,仰望着漫天流光的星辰。落花铺满了他的肩头,怀中少女的双颊滚烫,令他久违地感受到一丝温暖。

他几乎沉溺在她的温暖里,有一刹那产生了关于永恒的错觉。

“我也不想走的。”他轻声说。

他闭上眼睛,倾听她的呼吸声。微风吹动衣袂,交缠着他们的发丝。他紧紧地抱她在怀里,两颗心脏跳到一起,一声又一声,响在温柔的良夜里。

最后她完全睡熟了,歪着脑袋,靠在他的肩头。

他低头凝望她的脸,无声地笑了一下,轻轻说:“江小满,既然我在你心里是最好的朋友,那我们就开开心心做朋友好不好?”

“别再靠近我了……”他闭上眼睛说,“我怕我走不掉啦。”

“我不想跟你道别。等我真的要走的那一天,你不会知道,也不会难过。你会有一个好朋友,时常从远方给你写信,信里面都是高兴的事……”

他悄声说:“我最怕你难过啦。”

风声里,怀中的少女睡得恬静。他抱着她慢慢起身,走过铺满落花的地砖,钻进了等在后院外的马车里。

“殿下,回东宫吗?”赶车的洛十一问。

“先回书坊。”谢无恙轻声说,“她应该不想回东宫。”

马车穿行过寂静的长道,停在东角楼街巷里。洛十一跳下车敲开书坊的门,谢无恙抱着醉酒的姜葵进了二楼雅室,把她放进温暖的被子里,又推了一个炭盆到她的身边。

他坐在她身边,支起下巴看了她一会儿。她的眉眼在梦里也是弯弯的,弯成一个好看又快乐的弧度。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唇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轻声对她说:“明天见。”

然后他转身关门离开,上了静候在门外的马车。车轱辘转上长长的青砖道,又经过高大的夹城墙,在禁苑的密林里绕来绕去,最后停在了荷花池外的偏门口。

洛十一拉开马车门的时候,车厢里的人捧着一个袖炉坐在窗边。那个袖炉是姜葵从书坊里翻出来递给他的,已经用得很旧了,上面的铜色褪得斑斑驳驳。

“殿下?”洛十一试探着问,“你没睡吗?”

年轻的皇太子安静地捧着那个袖炉,低垂眼眸倚靠在车厢壁上。星光自窗外泻落下来,停留在他的身上。

“不想睡。”他说,“想记住。”

洛十一找了一件大氅披在他身上,接着伸手去扶他起来,手指碰到了他捧着的那个袖炉。

那个瞬间,洛十一愣了一下,透骨的寒意吓得他手指一缩。

原来袖炉里的炭火早就烧光了,连香灰都失去了余温,铜壁冰冰凉凉,冷得直教人手脚发颤。

但是谢无恙居然还在捧着它取暖。

“殿下,别用这个了,已经冷了啊。”洛十一对他说。

“是么。原来冷了啊。”他轻声道。

洛十一意识到了什么,猛地抬头问他:“殿下,你……”

“嗯。冷麻木了。感觉不到冷暖了。”他的声音平静。

空气里静了一刹。洛十一低声问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记得了。”他轻轻摇头,“无所谓了。迟早的事。”

洛十一紧抿着唇,片刻后才说:“这个症状出现得比沈药师说得早。殿下,你的内力要护住经脉,绝不能轻易动用……”

谢无恙打断他的话:“我心里有数。”

“而且,这样也挺好的。”他低着头笑了一下,“我不怕冷了。”

没等洛十一说话,他换了新的话题:“今日我可能会睡得久一些。另有一件要事,需要你先去盯着……那一位使罗刹掌的黑袍人,我看见他的脸了。”

“她也看见了。我做祝子安时是江湖人士,不关心朝廷之事,所以她没说什么。等她回东宫同我讲后,我与她再具体商议此事。”

他缓缓道,“果然如我们猜测的那般,那人是宫廷中人。”

“是谁?”洛十一低声问。

“认识的人。”年轻的皇太子望向窗外,淡淡笑了笑,“余公公,别来无恙?”

-

清晨,下过早朝,内侍监余照恩处理完一应事务,在掖庭宫里换上一件宽大黑袍,悄然离开后步入了宫城北边的一处偏殿。

他是帝座前最显赫的侍臣,是北司宦官的领袖,是手握金吾卫兵权的大将军,是人人仰慕的上柱国,但是当他在文武百官面前出现的时候,看起来只是一位平平无奇的普通老人,须发皆白、笑容可掬、和蔼近人。

然而当他穿上这身黑袍的时候,他的气质顷刻间变得森冷,犹如一只寄身黑暗里的枭。

“吱呀”一声,他推开废弃偏殿的旧门,穿过蒙尘的前堂,停在了一扇竹木雕花屏风前。

屏风后摆着一张黑檀木长桌,桌前坐着一名黑发的年轻人。他一只手散漫地撑着脑袋,另一只手握着一枚梅花形铜钱,随意将之在半空中抛起又落下。

铜钱与木桌碰撞,发出“啪”的一响。

“失败了?”年轻人淡淡地说。

“平康坊大败。”余照恩的声音沙哑,“北丐大帮主被他们救走了,没能杀掉蒲柳先生,羽林军清理了望月楼。”

“探出蒲柳先生究竟是谁了吗?”

“昨日望月楼里逼他现了身,不少人都看见了他的脸。一路追查下去,只查出他是一个读书人,有人叫他祝公子。”

“此人自称是一名书生,平日住在东角楼巷,常在长乐坊附近出没。我派人在他常去的地方盘问过,这些传言都属实。”

余照恩缓缓摇头,“太子妃似乎与他交情颇深,但他不像是宫廷中人。”

“唯一的疑点是……”他沉吟道,“平康坊生事前,我已令金吾卫按兵不动。但羽林军越过我插手了此事。”

“我起初怀疑此人与羽林军有什么关系,不过后来查出,有一名男孩去官府前击鼓状告平康坊闹事,这才逼得羽林军出手……这大约出自此人的谋划。”

“可惜没杀掉他。”他有些惋惜,“太聪明的人,还是死了放心。”

“罢了。这次没杀掉就不杀了。既然并非宫廷中人,就不用管他的事了。”年轻人无所谓地耸肩,又抛起了手中的铜钱,“我本也志不在江湖。”

“况且……”

他微笑起来,“将军府要倒了。”

“啪”的一声,铜钱落在木桌上,震起一团微尘。

-

姜葵是被一阵鸟鸣声叫醒的。

她茫然地睁开眼睛,发觉自己睡在书坊二楼的雅室里,身上盖着厚厚的被子,手边放了一个燃尽了的炭盆。

她从被窝里伸出双手,抱起脑袋望向天花板,模糊记得自己昨夜喝了很多很多酒,醉倒了被人送到这里。

明媚的鸟雀啼鸣声里,她懒洋洋坐起身,旁边放着一碟热好的茶点。明净的小瓷盘下压着一张薄薄的桑皮纸,上面是那个人的潦草字迹:“晨安。”

她把桑皮纸翻到背面。背面什么也没写,只有几个小小的墨点,似是写信的人犹豫了一下,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江少侠,”说书先生柳清河在楼下喊,“已近午时了,要不留下吃个饭再走?”

“不啦!”姜葵朝楼下回道,“我急着回去呢!”

她急匆匆吃完了那碟茶点,连楼梯都懒得下,直接翻窗出去,往东宫的方向跑。少女的身影在大大小小的楼阁之间有如一只轻快的燕子,在冬日的午后潇潇洒洒地归巢。

“谢无恙!”她跑进寝殿,大喊一声,“有事找你!”

寝殿的花窗是打开的,她翻身跃了进去,一路沿着灿烂阳光往深处走。

走到寝殿内,她怔了一下。这个时辰了,谢无恙居然还在睡觉。他睡在床边的小榻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微微歪着头,下颌蹭到被子边缘。

阳光打着旋从屋顶上跳下来,落到他的眼角眉梢,沉静又温暖。

“你真的好能睡啊。”姜葵小声嘟囔,用手指戳了戳他的额头。他没什么动静,呼吸声深沉好听,低低响在她的耳边。

她被他的体温冰了一下,转身去抱了许多炭盆,全都围到他的身边,把他周围的空气烘得暖洋洋的。

接着,她在书案上找到了他的小暖炉,往里面填满进贡的瑞炭和檀香的香灰,然后塞进他的被窝里。

他的被窝里也冰冰凉凉的。她皱了一下眉,握了握他的手,发觉他整个人冷得像一块冰。

她有点恼火:“我就离开了一日多,顾詹事是怎么照顾病人的?”

她叹了口气,亲自去药藏局煮了药,还命人熬了一碗白粥,全端回了寝殿里。

谢无恙依旧睡得很安静。她小心翼翼地扶他起来,让他靠在一个大如意引枕上,然后端着药碗一口口喂给他。

他在她手下温顺得异常,闭着眼睛把药喝了下去,气色渐渐变好了一些。热腾腾的汤药和白粥为他提供了些许热量,他的体温略升高了一些,不再那么寒冷得吓人。

她扶他再次躺好,托着腮坐在他身边,盯了他的脸许久,他仍没有苏醒的迹象。他的睡颜十分好看,鼻梁挺拔,眉眼静谧,睫羽上落了阳光,嵌着微金的点点碎影。

思考片刻,她喊了宫人把没处理的文簿和卷宗都送到寝殿里来,在他旁边拉了一张书案,坐下在他身侧处理东宫庶务。等他一醒来,就能看见她。

坐下以后她才发觉,她留着的那张“今日不归”的字条还压在琉璃灯下,她翻回来的花窗也是打开的,一切都是她离开前的样子。

她**的被子铺得整整齐齐,睡在床边榻上的这个人安安静静……简直就像在等她归来。

虽然他们的婚姻只不过是一场形式,但是她的夫君似乎真的对她很好很好。

他信任她,从不管她,放心地把要务交到她手上,还任凭她每日往江湖上跑,甚至帮着她一起瞒住旁人。

他也从不在正事上避开她,遇到什么朝政大事,两人都是一起商量,他一向很听她的意见。

这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此刻他睡着了,听不见她说话,但她还是想谢他一声。

“谢无恙,”她转头看他,“多谢你哦。”

阳光下,她握了笔,开始批阅文案。沙沙的纸页声里,他在她身边沉睡着,似一种无言的陪伴。

直到暮色四合,晚风披着霞光吹进殿里,他在簌簌风声里悠悠醒转。

身边的少女低垂着头,一只手托腮,一只手握笔书写,神情认真又可爱。一缕长发从她松散的发间钻出来,晃晃****地扫过他的鼻尖,带来一丝清幽的甜香。

“夫人。”他轻声喊她。

“你醒啦?”她停了笔,转头看他,语气有点埋怨,“谢无恙,你真的睡了好久啊。”

“很困。”他的声音朦胧。

她似是觉得他这副困倦的样子有点好玩,摸了摸他的头,歪着头笑了笑。

“没事,你困的话还可以再睡一会儿。”她笑着说,“反正我一直在这里。”

“嗯。”他说,“我想喝水。”

她想了想,取来自己喝了一半的茶盏,扶着他坐起来,然后把茶盏递到他的手里。

他动了一下手指,似乎想接住那个茶盏,可是此刻的他极度虚弱,手指上没有力气,只能松松地搭着。

“抱歉。”他小声说。

“好吧。我喂你。”她叹了一口气,“没事,你又不是故意的。”

他闭上眼睛,感觉到她的手指托住他的脑袋,一点点把热茶喂到他的口中。他小口小口地喝完了,耳廓跟着咽下的茶水一起发热。

“你脸红了。”她指出。

“我没有。”他立即说。

“你反驳我干什么?”她有点无奈,“我是在想,你脸红了是否意味着你的病在好转。平日里你的脸色真的很差。”

“大约吧。”他闭着眼睛说。

她等了一会儿,等到他低低咳嗽了一阵,渐渐恢复了力气,能自己慢慢坐起来,才谈起正事:“谢无恙,我找出了那日秋狩时要杀你和温亲王的人。”

“是谁?”他问。

“内官宫的内侍监,余照恩余公公。”她支着脑袋思忖道,“我昨天去打架了,具体过程就不跟你说了,反正把平康坊的岐王势力都一锅端了。”

“嗯。”他点了下头。

“我跟那个黑袍人又打了一架,他挡脸的黑巾被风吹开了一刹那,”她回忆着,“我认得他。那日你写婚书到我家的时候,来宣旨让我进宫的便是他。”

“那日你落水了……”他跟着她一同回忆。

“对,就是那日。你还救了我。”她停了一下,补充道,“其实你不应该救我的。我那时候都是装的,我本来要从池子里浮上来追人的,结果你救我反而把我给拦住了。”

她歪头看他,“还弄得我怀疑过你是坏人。”

“抱歉。”他小声咳了一下,“我不是故意的。”

“没事,反正你也是救人心切,勉强可以原谅。”

她决定安慰他一下,拍了拍他的脑袋,接着说道,“之后线索就断了,直到有一日我在通化门下看到了岐王和那个黑袍人。”

“起初我怀疑那个黑袍人只是岐王雇佣的江湖人士。”她想了想,“你知不知道江湖上有一个行当,叫做‘中间人’的?”

他沉默了一下,她没等他回答,继续说下去:“你也不必懂。总而言之,我起初以为那个黑袍人只是江湖上的中间人,自号‘白头老翁’。”

“如今看来,他同我一样,不仅是江湖人士,也是宫廷中人……他要杀我,要杀你,以及要杀温亲王,都必是出于朝政上的考虑,而非江湖恩怨纷争。”

“必是此人在我进宫那日调换了入宫的马车,试图害我落水阻止我嫁与你,由此阻止将军府加入太子党。”

她慢慢道,“我小姑每日喝的避子汤,也是他送去的……他很有可能有办法在汤药里下手脚。”

“而且,他与岐王是合作关系。”

她认真看他,“谢无恙,他既是北司领袖,起初杀我必是为将军府兵权,后来杀你必是为击垮南衙一党。”

听完她的话,他想了一阵,慢慢道:“我和他在朝堂上一直势同水火……到如今才知道他亦是江湖人士。”

“你觉得,”他顿了一下,“这位叫‘白头老翁’的中间人就是余公公吗?”

她点头:“我觉得是。白头老翁近日忽然出现,一出手就插手宫廷之事。我认为这背后是余公公与岐王的合作,两人一是图谋兵权……”

她顿了一下,轻声说,“二是图谋你的太子之位吧。”

若是谢无恙不在了,太子之位必然是岐王谢玦的。岐王与余公公的合作,亦是岐王党与北司宦官的合作,前者谋求夺嫡,后者谋求兵权,各取所需,因此联盟。

“我近日……太累了,”谢无恙低声说,“没能足够关注朝政之事。”

思忖片刻,他沉声道:“我担心将军府出事……我即刻入宫一趟。”

他几欲从榻上起身,倏地被一双手摁了回去,怀里还被塞了一个小暖炉。他捧着那个暖炉,怔住了,茫然抬头。

面前的少女咬了下唇,看着他苍白的脸,严厉地说:“谢无恙,你躺好。就你现下这副样子还入宫,我怕我半夜要去太医署把你领回来。”

他还没回答,手里又被塞了一盏热茶,耳边是少女的声音:“你既然有力气起身了,那就自己喝茶吧。”

“我……”他开口。

“闭嘴啦。”她打断他,“正事谈完了,剩下的明日再说,你好好休息吧。我要读文书了,你安静一点坐好。”

他只好安静下来,坐在她的身边,捧着那盏茶,偏过脸望着她在灯下写字。她认真写字的模样很好看,卷翘的睫羽低垂着,漏过明亮的灯火,在眼睑下方投落漂亮的浅影。

他凝望她执笔的那只手,倾听沙沙作响的纸页声,仿佛拥有了无限的温暖宁静。

良久,他太倦太乏了,歪着脑袋倚靠在床柱上,在半梦半醒间近乎入眠。

她怕他睡着了打碎那只茶盏,转身欲拉开他的手去取,恰好撞见他倚靠在柱上睡着的姿态……她昨日方在马车里见过另外一个人睡着的姿态。

那个人也是歪着脑袋,倚靠在车厢壁上,连倾斜的弧度都一样。

……太相似了。

“谢无恙。”她低声说。

“我在。”他闭着眼睛答。

“看着我。”她严肃道。

他只好睁开眼睛,满含倦意地望着她。

“叫我师姐。”她命令他。

倏尔一阵风动,卷过案上纸页沙沙。

作者有话说: